您的位置:首頁

中醫是怎樣治療風濕關節炎的呢

很多人在接受治療時都會選擇中藥治療,很簡單的原因,因為中藥療效穩定,對身體也是極好的。那麼對於風濕關節炎如何用中藥進行治療你知道嗎?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 如何用中藥治療風濕關節炎吧!我們必須要認清不同情況用不同的藥!

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以關節腫痛、畸形為主要症狀,屬於中醫學“痹症”。又因為本病可累及臟器和其他系統,近年來統歸於“痹病”範疇。亦有學者認為本病更接近於“曆節風”,或改稱“尪痹”、“頑痹”。近年來廣大中醫工作者採用中草藥內服、結合蜂針、中藥外用以及穴位注射、理療等方法,配合西藥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一、 [辯證論治]

痹證的發生外因為感受風寒濕熱之邪,內因為氣血虧虛、肝腎不足。初病、早期病位淺,症狀表現以邪實為主;久病屢發、晚期者病漸入裡,臨床以正虛為主或以正虛邪戀、虛實夾雜。本病臨床上大致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活動期多以急性發作或慢性活動、復發等形式出現。緩解期即是穩定狀態、相對靜止階段。急性發作經過治療後,可轉入緩解期,病情相對穩定,或關節已變形,或不痛不腫,寒熱不甚明顯。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舒經通絡為治療痹症的基本原則,日久根據正氣虧損之不同而採用益氣養血、補養肝腎、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等治療方法。

二 、[活動期]

活動期根據關節局部病變和全身情況,以偏寒或偏熱為主,辯證可分為寒濕痹和濕熱痹兩類。

1、 寒濕痹

症狀:發熱,惡風,畏寒,汗出,晨僵明顯,周身關節疼痛劇烈,甚則骨骱屈曲不利,遇冷則痛甚,得熱熨則可安,舌淡,苔薄,脈浮緊或沉緊。

治法:祛寒除濕,和營通絡。

方藥:防己黃芪湯合防風湯加減。防己、防風各10g 黃芪15g 白術10g 秦艽10g 羌活、獨活各10g 桂枝10g 當歸10g 茯苓10g 甘草5g 生薑2片 大棗5枚。 或以黃芪桂枝五物湯、烏頭湯、蠲痹湯、身痛逐瘀湯等加減治療。

加減:陽虛寒盛加附子、川烏、細辛等,溫通十二經脈;關節腫脹者,可加萆薢、木通、薑黃利水通絡;肌膚不仁加海桐皮、豨薟草祛風通絡;濕盛者宜予蒼術、川樸、苡仁等;風盛酌加防風、白芷、羌活。

中成藥:寒濕痹沖劑,每袋5g,每日3次,每次1~2袋。

臨床體會:本證邪在淺表,抓著時機。一般經過階段治療,效驗不佳,不宜久服。因祛風燥濕之劑耗傷陰液,使病邪轉入裡。

2、 濕熱痹

症狀:惡風,發熱,關節紅腫熱痛,得涼則痛減,關節活動受限,手不能握攝,足難以展步,骨骱灼熱、腫脹、疼痛、重著感,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飲,溲黃赤,大便不爽或不實,苔膩或黃膩,舌質偏紅,脈數。

治法:清熱除濕,宣痹通絡。

方藥:宣痹湯合三妙散加減。防已10g 蠶砂20g 薏苡仁30g 連翹15g 蒼術15g 赤小豆30g 滑石30g 焦山梔15g 黃柏10g 淮牛膝30g 土茯苓15 白花蛇舌草15或選用白虎桂枝

瞭解到了這些中醫治療風濕關節炎的方法,介紹了各方面的治療,你是不是從中得到了一些益處,也可以從中找到最適合你的療法,上面的介紹就是給你們提供一些好的資料,讓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療法,那麼在此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