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突然改變飲食習慣致腹瀉

每年一到了五一或者是十一這樣的小長假時,總是上班一族們和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終於可以放下繁重的工作和繁忙的課業,可以輕輕鬆松的去旅個遊,給自己放個假。在領略大山大水的同時,可以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故事,品嘗各地豐富並具有特色的美食和小吃,體味不一樣的人生。哪怕不是去特別遠的地方,即使是去一些美麗的郊野,燒燒烤或者是做做戶外運動等等,也是陶冶身心的最佳選擇。但是,往往就是在這個眾所期待的時刻,總會發生一些小狀況,影響出遊的心情。很多人發現在外飲食如果突然發生變化的話會引起拉肚子等情況,特別是孩子。

突然改變飲食習慣 謹防腹瀉

教授說,兒童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能力較弱,因此,更容易產生水土不服的情況,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胃腸不適。如果剛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家長要注意充分保證孩子的休息,讓孩子儘快恢復體力,消除疲勞。 在外地品嘗當地美食,應注意不要突然改變孩子日常的飲食習慣:如在平時並不吃燒烤、海鮮的情況下,應儘量避免讓孩子攝入易上火或過敏的食物,盡可能為孩子選擇對腸胃刺激小、容易消化的食品。另外,吃東西不應太雜。若有腸胃不適,可先吃調節腸道功能的藥,情況重者及時就醫。身體狀況不佳的孩子,父母應該在外出前就到醫院諮詢兒科醫生。出行前可以給孩子帶些調節腸道功能的藥、感冒退燒藥、藿香正氣水等,用以防治因飲食問題引起的腹瀉。另外,熊菀表示,年齡太小的孩子不主張去高原或風險比較大的旅遊景點,而年齡越小的孩子越不適宜長途旅行。

氣溫多變 及時加減衣物防止感冒

秋分後,氣候開始變得乾燥,各地氣溫也開始下降,早晚溫差逐漸增大,旅行者稍不注意,就易患上感冒,嚴重時還會出現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

對此,熊菀教授提醒出遊者應根據當地氣溫適時增減衣物,不要過分貪涼。一旦有發燒、咳嗽、頭疼、渾身疼痛等呼吸道感染的徵兆,應儘量減少外出,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被動物咬傷 請及時送醫

雖然野外空氣清新、風景很好,但難免有蛇蟲動物。家長一定要注意周圍的環境,遠離雜草、亂石、洞穴、雜物堆等。野外最好著長褲及較高筒鞋襪,避免野獸蚊蟲咬傷。被蛇追趕時可採用“之”字路線躲避。 如果被動物咬傷,應立即用柔軟的繩或帶結紮在傷口上方,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減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擴散,並儘快送醫。

重在預防 發生意外傷害後最需冷靜

風景區內可能有許多懸崖、湖泊、高山等危險地段。在出行路上,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小孩,以免發生高處墜落、骨折、顱腦外傷等意外傷。兒童醫院神經外科翟瑄教授提醒家長,最重要是預防,但如果遭遇意外傷,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才可能正確處理孩子的傷情。如果發生顱腦外傷,一定要禁食限水,靜臥放鬆,避免情緒激動;迅速止血,壓迫傷口;傷患應取平臥位,不墊枕頭,頭後仰偏向一側;如有呼吸困難,應用雙手放在患者兩側下頜角處將其下頜托起,清除口腔異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不要試圖用拍擊或搖晃的方法去喚醒昏迷的傷患;最後,讓傷者保持平穩,快速運送到附近的醫院。

如果發生脊柱外傷,應固定頭部,讓頭和軀幹同軸轉動;原位搬運,應固定在硬木板擔架上搬運,且固定傷患不能移動,尤其不能採用一人抬腋窩部、一人抬下肢的方法搬運。

正如上述文章中所說的,要做好提前的預防工作和應對工作。另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這樣才能使出遊便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