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家庭住址會影響壽命

提醒

住得安心、舒心是老百姓的不懈追求,除了房屋的內部環境,房子所處的地段、社區綠化等外部居住環境,也與健康息息相關,甚至直接影響人的壽命。近日,美國《赫芬頓郵報》綜合多項國際研究給出了總結。

1、住公園旁,心態更平和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公園附近綠植多,空氣品質好,噪音低、空氣濕度適宜。住在公園附近, 隨時能夠感受“森林浴”,可以改善身體的副交感神經,降低血壓。同時,經常感受綠色,還能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有助於抵抗感染。此外,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研究發現,經常接觸自然界的人更少生氣、抑鬱和緊張。

 

2、住水邊的人壓力小

歐洲環境和健康中心研究發現,居住在濱海地區的人,其身體狀況往往要比居住在內陸地區的人健康,因為當人們心情鬱悶時,到海邊散步,聽著海浪的拍打聲,可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使身心放鬆,進而舒緩情緒。同時,接觸水流會讓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壓力水準減輕,大腦更為放鬆。

 

3、不臨街,心臟更健康

臨街住,雖交通便利,但每天需要面對機動車尾氣、雜訊污染等,久之會傷害健康。發表在美國《血液迴圈》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住所遠離主幹道至少1公里以上的心臟病患者相比,臨街住的人10年內死亡風險升高27%。這是因為,交通污染會引起動脈斑塊積聚,加大猝死風險。

 

4、遠離鬧市區,能防血管硬化和哮喘

鬧市區房價一項居高不下,但住在市中心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噪音”和“空氣污染”都會影健康。丹麥一項研究顯示,住在鬧市區的居民血管硬化速度更快,發生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比遠離鬧市區的居民高出近一倍。美國辛辛那提大學一項研究則顯示,住在主幹道100米以內區域的嬰兒,患上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區的嬰兒要高。這是由於市中心車流大,頻繁的刹車與加速會使汽車產生更多“污染”,嬰兒自身免疫力相對較弱,導致呼吸困難或哮喘幾率大。

 

5、上班近點能防慢病

刊登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項研究顯示,居住地離單位太遠,慢性病的患病率會大大增加。這是因為上班路途遠,早餐往往來不及吃,晚餐就成了最重要的一餐。用完晚餐,時間又已經很晚了,沒時間運動便飽腹上床睡覺,肥胖接踵而來,日積月累,慢病也就“悄然來襲”。

6、遠離機場、鐵路不易發胖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研究發現,機場的噪音會刺激人體壓力激素升高,導致腰圍變粗。研究選取了住在機場附近的5156位元居民,結果顯示,噪音每增加5分貝,被調查者的平均腰圍就增加1.5釐米。同時,研究人員表示,鐵路邊的居民長期受到火車過往的影響,也有發胖的危險。

 

7、遠離速食店,中風風險低

美國密西根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研究發現,住在速食店密集區的人,卒中風險高。該研究收集了德克薩斯州1247名缺血性卒中病例的資料,並將每一區域速食店的數量按從多到少進行排列。排名前1/4的地區卒中發病率比後1/4的地區高13%。究其原因是,速食與肥胖是一對“好兄弟”,而肥胖會增加卒中的風險。

 

8、住高海拔地區,身材更苗條

西班牙一項研究表明,與住在124米海拔處相比,住在456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發胖的幾率降低13%。由於高海拔地區缺氧,空氣中的氧氣濃度較低,而這種“低氧氣濃度”會抑制饑餓感,讓你變得“不太想吃”,進而控制了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