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主食要吃還得會吃 不吃主食毀身體

導語: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主食,吃起來大有講究。剛剛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說,饑餓是他最初寫作的動力,當年的願望就是能頓頓吃餃子。現在被動挨餓的人少了,但為了減肥而節食的人多了,還有人因病不敢吃主食,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噎廢食。

【1】糖尿病人應吃好主食

有許多糖尿病病人由於飲食控制得不好,致使血糖居高不下。於是就只吃蔬菜不吃飯。殊不知對於糖尿病人來說,主食不僅要吃,還要吃好。

糖尿病病人主食量過低,還會影響病情的控制。因為人在饑餓狀態下,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反而增加,易引起低血糖過後的反應性高糖。這就是為何不吃飯但血糖仍高的原因所在。

因此,糖尿病病人要吃好主食。而粗細糧搭配是最佳選擇。可將粗糧、雜糧及豆類作為主食的一部分。主食應吃幹性食物,既可增加飽腹感,又能延緩消化吸收,使餐後血糖升高慢,維持時間長。



【2】寶寶不宜過早吃主食

寶寶一般四個月後就可以喂專門的輔食了,但因為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完全,應等到一周歲後才可以吃添加鹽的自製食物。直到三歲以前都應為寶寶專門製作適合孩子特點的食物,不要讓大人的食物過早地給寶寶脆弱的消化系統和其它重要臟器增加負擔。

父母要照顧到寶寶們虛弱的胃腸和腎臟,為寶寶單獨製作適宜硬度和粗糙度的食物,並儘量採取輕淡的口味,或者將食物適當剁碎到適宜的體積,以利於寶寶的咀嚼和胃腸的消化吸收。



【3】節食減肥法不可取

節食是最傳統的減肥方法。以吃很少的食物甚至是不吃食物來減肥,所以身體沒有足夠的熱量來應付基本生理機能所需要的能量。身體為了保持足夠能量來應付所需,體內會自動地降低基礎代謝率,並且會保存脂肪,先消耗瘦肌肉來供給基本生理機能,結果瘦肌肉越來越少,並且使肌肉強度下降,以及造成負氮平衡。

而熱量的代謝主要是由瘦肌肉來消耗,所以瘦肌肉的減少會使得基礎代謝率越來越低。相對地,由於瘦肌肉的減少,使脂肪所占比例越來越高,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所謂節食減肥方法的“溜溜球效應”。

所以常聽說有人節食好幾次卻越減越肥,基礎代謝率降低就是問題所在。除此之外,長時間的飲食不均衡,容易造成健康上的損害,並且在中斷節食後,體重很容易又回升。



【4】辟穀養生容易胃穿孔

辟谷作為一種傳統的養生方法,可能有一定的理論根據,但是其利弊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然而對於老人、身體虛弱者等胃腸不好的人來說,長期的饑餓很容易給薄弱的胃腸造成負擔,導致胃穿孔。



【5】腸胃不好宜吃發酵麵食

經過發酵的麵包、饅頭有利於消化吸收,這是因為酵母中的酶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分解。因此,身體消瘦的人、兒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較弱的人,更適合吃這類食物。同樣,早餐最好吃麵包等發酵麵食,因為其中的能量會很快釋放出來,讓人整個上午都幹勁充足;但對於要減肥的人來說,晚餐最好少吃饅頭,以免發胖。



【6】老年人晚餐不宜吃太飽

“晚餐七成飽”是許多長壽老人的養身之道。晚餐後,人的活動相對減少,尤其是入睡以後,新陳代謝降低,血流速度明顯減慢。如果晚餐進食過多油膩食物,會使血液中的血脂大量增加。

另外,晚餐過飽,會使腹部被脹得鼓鼓的,橫膈升高,膈肌運動受限,妨礙心臟和肺的正常活動,同時因飲食可引起胃腸較強的消化活動,反射性的刺激大腦,使人興奮不安,導致久久不能入睡及多夢。

特別是患有慢性氣管炎、冠心病的老年人,過量晚餐,會感到呼吸不暢,或誘發心絞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