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心力衰竭的體征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很常見的一種多發於老年人身上的一種疾病,但是慢性的心力衰竭在日常生活中發病的時候是有很多的蛛絲馬跡可以發現的,特別是那些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那麼心力衰竭的體征都有哪些呢?都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今天我們就共同來瞭解一下心力衰竭的體征,必要的時候一定要採取相應的措施。請大家跟我一起往下看。

心衰的五大信號要留意

1、疲乏無力

乏力是心衰的早期信號。許多心衰患者都會在發病早期出現全身乏力、少氣懶言等症狀,甚至走路稍快或輕微勞動都可以導致氣喘吁吁、心慌胸悶。

2、咳嗽、氣喘、夜間胸悶胸痛

頻繁乾咳、胸悶氣喘都是心衰患者的常見症狀,尤其是患者在夜間突然因胸悶胸痛而憋醒,被迫坐起後才能逐漸緩解,則更需注意,這些往往是左心衰的症狀。

3、食欲不振

右心衰竭可以導致內臟瘀血,引發食欲不振、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病情嚴重者還可出現腹疼、腹瀉。

4、尿少、浮腫

尿少、浮腫是心衰發生的一個重要信號,心功能變差可以導致尿量減少、瘀血,心衰患者往往會出現尿少、雙腳或雙小腿水腫等現象,且在勞累後加重。

5、情緒或精神異常

這一類症狀是老年心衰值得警惕的一大信號,往往表現為頭暈、失眠、煩躁不安、幻覺、意識不清甚至昏迷等。

心力衰竭吃什麼好

1、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

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克,熱能600千卡。2~3日後,蛋白質可加至40~50克,熱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轉後漸增蛋白質和熱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荷。

2、少量多餐

心臟病病人不宜吃得過多,每日總熱能分4~5次攝入,以減少餐後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抬高,避免心臟工作量增加。晚飯應早些吃,宜清淡,晚飯後不進或少進任何食品和水分。

3、應吃易於消化的食物

心臟病病人由於血液迴圈功能減退,胃腸道瘀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進食物應易於消化。開始可用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後改用軟飯。

4、應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無機鹽,如維生素B1及維生素C,以保護心肌

供給適量的鈣,以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鉀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不足時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藥時,除補鉀外,還應注意鎂、鋅的供給。

5、限制鈉鹽

這是控制心力衰竭較為適當的方法。為了減輕水腫,應限制食鹽,每日約3克以內為宜。

上面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關於心力衰竭的體征和平時應該注意的飲食習慣。我在這裡請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家屬一定要幫助患者好好的注意身體的變化,因為只有及早的發現身體的變化才能更好的控制身體的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