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做好三件事為新生兒增添福德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更有效地為新生命祈求到福德呢?或者從更一般意義來說,怎樣的做法,才更有價值呢?

1、放生;

對於生命的敬畏和珍視,在諸多民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但是,我們不得不說,佛教對生命的理解是最為廣泛和最為深刻的。因為,在佛教裡,眾生平等,不僅超越了人的範圍,而且是宇宙一切生命的平等;不僅作為一種信條,而且作為一以貫之的修行。

因此,“殺生”成為身、語惡業中的第一重罪;“放生”便成為最大的善業。《大智度論》第十三卷中說:“諸罪當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由於救助有生命危險的眾生,將它們置於安全的境地,這種功德能讓人迅速積累福德,現世可消除一切疾病災患、延長壽命;于未來世則隨發心之不同,而有相應的善報。

因此許多佛教家庭,往往會為新生兒特意放生,將功德回向給嬰兒,期望他(她)能健康快樂成長,消災增福。同理,在為新生兒置辦的滿月酒或周歲宴席上,也格外注意食材的取用,不能有現殺的動物。如需肉食,則應選用“不所聞,不所見,不所為”的“三淨”肉。即不聽見宰殺的聲音,不看見宰殺的情景,不是為滿足自己而專門宰殺的動物。

2、供養三寶;

三寶即佛、法、僧。皈依三寶,也是跨入佛門、展示佛性的第一步。

佛陀示現人間,為眾生宣講解脫及成佛之道。法,則像是一條道路,只要踏實、不偏離地走在這一條路上,便一定可以達到輪回的對面——即涅槃;僧,有凡夫僧與聖者僧。“見道”後的聲聞、緣覺,以及登地菩薩是聖者僧,是我們皈依的物件;而凡夫僧則需四人以上的僧團,才能成為“僧寶”。

《佛說佈施經》雲: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1.生相端莊。2.氣力增盛。3。壽命延長。4.快樂安穩。5.成就辯才。在方式上,可通過捐款給寺院,或印送經文、佛像等。

佛法在世間得以流傳,正是因為有這“三寶”為橋樑。僧寶是佛法的實踐者,也是正法的住持者。因此,有許多家庭,會選擇在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日廣為齋僧的方式,來供養“三寶”。

3、佈施貧困;

佛教中有諸多的善法等待行持。佈施貧困,就是其中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佛性少不了慈悲心和憐憫心。當別人有了困難,就應該施以援手。雖說,每個人有自己業報,他的貧困也是業報之一。但是,佛陀則不能因為這些,而不動慈悲心和憐憫心,不然則不是佛陀。一動善念,則是累積福報的開始。只要善的業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回報今生。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的命運,大體也與自身業力的福報有著極大的關聯。因此,要為新生兒祈福消災,最好不要忘了佈施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