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吃東西噎到不能只靠喝水!噎到該如何急救?

近日有媒體報導,日本有9人在慶祝新年時吃麻糬不慎噎到致窒息死亡。這類事故其實並不少見,每年都有人因噎到但不懂急救或使用錯誤的急救方法,錯過黃金搶救時間而死亡。這類事故在老人與兒童中最為常見,令人感到惋惜之餘也當引以為戒。平時我們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哪些急救措施是不能用的?正確的急救方法是什麼呢?

常見的錯誤急救措施

1.拍背法:

拍背法是許多小孩吃東西噎到的時候媽媽們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無論是讓孩子坐著還是將孩子倒立拎起來,再拍其背部,企圖通過振盪把卡在氣道裡的異物拍出來。實際上這種做法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幾乎是沒有效果的。

2.催吐法:

吃東西噎到以後,不少人會選擇大量喝水。希望通過胃裡出現大量的水引起嘔吐而將卡住的異物排出。實際上,這個做法並不可取,大量喝水一個不小心把水吸入氣管內,後果更加嚴重。因此催吐法也是不可取的。

還有的人由於心急,直接便伸手指進去想把異物摳出來。這個做法同樣也是錯誤的。因為若是卡住的異物不止一個,便可能出現一種情況:一個異物掉進氣道裡面,而另一個異物則處在食道口,若貿然把手指伸進去可能反而把異物推進氣道裡,適得其反。

3.舉手法:

網上曾流傳一個事例。美國一老婦人吃果凍噎到,其孫子教她舉起手來以後,果然把果凍吐出來。從此便有了吃東西噎到就舉手這樣的說法傳開。實際上,把手舉起來並不是急救醫學中正規的做法,也未見有專業急救書記載過。而網上的這個例子準確性難以考證。但若傷患只是舉手而不做其他動作或無旁人幫忙,梗塞的異物是難以排出的。

正確有效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國一位外科醫生海姆立克教授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所發明的。其原理是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的組織所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該方法簡單而有效,廣泛運用於全世界。要注意的是,該方法用於成人和嬰幼兒時是有所區別的。

若是3歲以下,尤其未滿1歲的嬰幼兒發生氣管異物堵塞的事故,救護人員可單腳擱在椅子上,把孩子抱起來再翻過來,左手固定孩子的下頷和面部,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將手臂放在膝蓋上固定好。另一隻手在孩子的背部向前、向下的方向衝擊式拍打,要注意拍打須得沉穩有力的連擊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若這樣拍打5次後異物仍未排出,則將孩子翻過來,左手拖住枕部,手臂貼著孩子的背部,手臂放於自己大腿上。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向上連續按壓5次,直至異物排出。

若是大一點的孩子或者是成人,如果病人意識尚清醒。那麼,成人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兩手臂環繞病人的腰部,然後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複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如果沒有旁人,也可以把自己肚臍上兩橫指處壓在椅背、桌邊、床欄杆等硬物處,連續向腹部後上方衝擊5—6次,直至異物排出。

若病人已然昏迷,則採用仰臥位,搶救者騎跨在病人髖部,按上法推壓衝擊臍上部,使阻塞氣管的食物上移並被驅出。如果無效,隔幾秒鐘後,可重複操作一次,造成人為的咳嗽,將堵塞的食物團塊沖出氣道。

特別提醒的是,一旦發生氣管異物堵塞的情況,要把握搶救時機。所以為了家人的健康,大家還是應該學習這一簡單的急救法。若經過海姆立克急救法仍然無法將異物排出且病人失去心跳呼吸的情況下,急救人員未到的前提下,還需對病人進行心肺復蘇的動作。即便成功用此法排出異物,過後也當去醫院檢查看氣管或食道是否有劃傷。()獨家專稿,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