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怎麼辨別牛蛙的好壞

知名產區:我國有產

生成過程

牛蛙的食物構成以動物性飼料為主,尤其喜食活餌。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食性也不盡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黃、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漿、麩皮、麵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範圍包括: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如甲殼類蝦;軟體動物,如螺、蚌;魚類、兩栖類、爬行類的幼體及哺乳類的內臟等。牛蛙生性貪婪,生長季節食量較大。用餌料盤餵食時,成群爭搶上盤,體弱、個小的往往被擠出盤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達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攝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攝食160g人工飼料。平均每天食5克為宜。牛蛙生性兇殘,經常發生大蛙吃小蛙的現象。因此,人工養殖牛蛙要大小分養,儘量避免其同類相殘。牛蛙能吃也耐饑。在食物極度缺乏時,牛蛙的新陳代謝水準會自然降低。在低溫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個月至1年的饑餓,體重大幅度減輕。

怎麼辨別牛蛙的好壞?

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釐米,雄蛙18釐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棱。四肢粗壯,前肢

北美洲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