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老中醫教你簡簡單單排憂解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核心提示:74歲的王萬林是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國醫堂主任醫師,六年多前做的心臟搭橋手術。如今他血壓、血脂不高,心電圖正常,還每天出半天門診。

說起自己的康復經驗,他說主要是心情好,“心裡有事時,喊喊叫叫,找人聊聊,就舒暢了”。

上手術臺前如生離死別

2002年做心臟搭橋手術時,王萬林的冠心病已到了心衰的地步:走路走不到10米,上床不能平躺。醫生說,他的冠狀動脈已堵了95%,再不搭橋活不過3個月!

那年7月,他到北京阜外醫院接受手術。臨手術前,小孫子上來親他的時候,他的淚嘩地流了下來。心想:完了,說不定這就是永別!

不過手術很順利,術後10天回鄭,12天出門活動。手術中取的是左腿的大隱靜脈(搭到心臟冠狀動脈上),當時左腿還有點腫,走路很慢。但走路不胸悶了,躺那兒不心慌了,這讓他像撿了條命般高興。很快,一個多月後他能爬山,兩個月後就上班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喊喊全身舒暢

王萬林性格開朗,說話幽默,人緣極好。在醫院外科幹了四五十年,他有四五個“鐵哥們兒”,都是該院70歲左右的老專家。“老哥們兒”很抱團兒,每天清晨四點半,都要在街口碰頭,一起到公園散步。

公園的早晨並不寂寞。走過竹林深掩的小路,遠處很多人在練聲。他不會唱歌,但很想喊。“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王萬林喊了幾嗓子。“一二一……”隔著湖面,有幾個陌生的高音在應和。他又竭盡全力地喊“李二毛”(隨便想的人名),幾個聲音回應過來:“李二毛”、“李二饃”……

“其實公園裡喊什麼的都有,女的學母雞下蛋,男的學主持人講話。反正誰也看不見誰,大家喊完都笑。”他說。這種有節奏的大喊大叫,讓他感到很舒服。不光心裡,全身都舒暢。他喜歡這種邊走邊喊的晨練,一年四季都沒停過。莫說颳風,就是下雨下雪,他和他的老哥們兒也要打傘、穿上高腰膠鞋出去。

關於這種呐喊,通過幾年的實踐,王萬林認為和唱歌練聲一樣,能排解鬱悶,擴大肺活量,有利於氣血的運行。經常呐喊能調氣、運氣,可增力氣,強臟腑,還能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比較適合氣虛體弱的老年人。這幾年他經常外出旅遊,內蒙古大草原、雲南西雙版納等全國各地跑,感覺走路氣足了,也很少感冒。

遇煩心事就說出來

在人們眼裡,74歲的王萬林無憂無慮,整天笑呵呵的。然而誰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他也不例外,但他有讓自己變得快樂的方式。

除了晨練,他認為老人不能太閑,太閑容易變傻。手術後,他天天上班。他說自己“把上班當精神支柱,應診時和病人交流,再給學生講講,可愉快啦”!

不上班時,他喜歡和老朋友到河邊散步聊天。國家大事、家務瑣事,邊走邊聊。“不管什麼煩心事,說出來就好。”他介紹說。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說出來”就是卸包袱,沒有了包袱的人,何愁不無憂無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