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再這麼走路絕對活不過五十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學者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與沒患有抑鬱症的老人相比,患有抑鬱症的老人行走速度較為緩慢。

步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體能、關節活動度、肌肉骨骼健康程度和心理健康狀況等。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系的學者選取了4,581名年齡在60歲以上的參與者,在6年內分析了他們的抑鬱症症狀和步速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與步速處於平均水準的老人相比,步速緩慢的老人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增加;抑鬱症的症狀與步速緩慢之間也存在直接關係。

這項研究成果表明,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在身體健康功能方面會出現衰退,這些因素會降低步行速度和對體能形成限制,最終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有可能導致抑鬱症。其次,隨著抑鬱症症狀的增加,老人的身體活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疼痛感增加,疲勞感惡化,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會降低步行速度。

不僅如此,走廊不僅僅能看出你受否憂鬱,還能影響壽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走路步態,但你知道嗎,這其中可能蘊藏著一些有關健康的秘密。以下總結了6種走路步態,可為您提供一些健康預警信號。

線索一:踮著腳尖走路

預警:大腦可能有損傷

雙腳踮著腳尖走路,與肌肉緊張有關,而當脊柱或大腦受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注意的是,剛學走路的小孩多會暫時出現這種步態,不需要擔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帶孩子到兒科就診,進行排查。

線索二:走路時手臂不搖

預警:後背下方存在問題

生理學家認為,走路左腿向前邁時,脊柱會向右旋轉,右臂也會隨之擺動。如果有人在行走時手臂不怎麼搖擺,可能意味著他後背的活動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後背疼痛和受傷。

線索三:腳掌先拍打地面

預警:椎間盤突出或中風

美國足病協會前主席認為,健康人邁步時,首先是腳後跟接觸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時是腳掌先拍打地面,多由於其肌肉控制力量較弱,這意味著,可能是中風發作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了肌肉神經功能受損。

線索四:步幅小

預警:膝蓋骨骼退化

腳後跟接觸地面的一刹那,膝蓋應該保持筆直。如果不是這樣,則意味著可能是膝蓋骨的活動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這種功能退化可通過按摩推拿來解決。

線索五:羅圈腿

預警:骨關節炎

整形外科專家認為這種步態通常是由於膝關節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達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這種骨科疾病,通常是由於年齡增長造成骨骼損耗引起的,如果嚴重,可通過支架糾正。

線索六:內八字

預警:風濕性關節炎

這種炎症會造成內八字的步態,有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表現出這種特徵。它在醫學上被稱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現為小腿無法伸直,向外側彎曲。這種步態非常與眾不同,看上去笨拙,雙膝併攏在一起,而踝關節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