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養生治未病的原則

平時多對身體進行保養和調理能讓我們很好的避免出現一些疾病,其中中醫養生是最安全和有效的一種方法,不像很多藥物和保健品一樣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身體出現問題進行調理也是呀掌握好方法,並且平時也要多疾病做好預防,下面一起瞭解下中醫養生治未病的原則。

中醫養生治未病的原則

1、治病求本

是指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並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在臨床運用這一治則時,必須正確掌握“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和“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等情況。

2、扶正與祛邪

疾病的過程,是正氣與邪氣矛盾雙方相互鬥爭的過程。因而治療疾病,就要扶助正氣,祛除邪氣,改變邪正雙方的力量對比,使之有利於疾病向痊癒方向轉化。

3、調整陰陽

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說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偏勝偏衰的結果。因此,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促進陰平陽秘,乃是臨床治療的根本法則之一。

4、調整臟腑功能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髒與髒,腑與腑,髒與腑之間在生理上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因此,注意調整各臟腑之間的關係,使其功能協調,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5、調理氣血關係

氣血是各臟腑及其它組織功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氣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為用。調理氣血是以“有餘瀉之,不足補之”為原則,使它們的關係恢復協調。

6、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由於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時令氣候、地理環境等,尤其是患者個體的體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這些方面的因素考慮進去,對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出適宜的治療方法。

上面就是對中醫養生治未病的原則的介紹,通過瞭解之後我們知道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都是要掌握好方法,並且針對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人所產生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另外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不能自己盲目的食用藥物,要到醫院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