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豐潔明:順應自然的中醫養生

《禮記·大學》中的千古佳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其中修身一詞不僅有錘煉德行的意思, 同樣也包含著鍛煉身體的雙重含義。 一個健康的身體, 令人神清氣爽、精力旺盛、血氣充盈。 腦思維與身體能量相互良性運轉, 令人在事物的選擇決定上思慮周詳, 運籌帷幄。 由此可見身體是一切的根本。 生活豐富的今天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生命就會呈現出相應的狀態。 我們的身體同樣遵循著物質守衡定律在運轉。

世界衛生組織宣導健康生活方式的三大基石是:合理營養、保持好的心情、適度的運動。

以上三點也與我國中醫提倡的飲食養生、環境養生、情志養生觀點大致契合。

飲食養生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兩千多年前, 中醫古籍《黃帝內經》就告訴我們食物養生的重要性。

無論古今中外, 人們之所以重視飲食、不僅僅是因為食物能滿足我們的口福, 更重要的是通過食物能使人體達到營養肌體、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陰陽、防病抗病、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的很多作用。 搭配合理的食物滋養身體, 修補受傷組織。 使人面目流光溢彩, 有營養的油光。 從而最終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 事實上, 人們每天攝取的食物不僅可以輔助治療疾病, 也可以造成病從口入。 現代人恰恰是因為吃遍美味佳餚、營養過剩、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

肝腎脾超負荷運轉致使臟器得不到休息, 就像機器長時間運轉會造成嚴重損耗一樣, 長此以往我們分解不了超量過剩的蛋白質, 沉積在體內就產生了毒素和垃圾。 再加上四肢不勤、缺少運動自然許多病症就會找上門。 而三高、糖尿病、痛風、脂肪肝此類富貴病目前在我國正在以幾何倍數增長, 並且患病人群的年齡正在逐漸年輕化。 “以食治之, 食補不愈, 然後命藥”, 這是大多數醫生給體虛和有小傷小病的人的治療主張。 所以現代養生的最高境界應以合理平衡飲食而求得健康, 對於注重健康的人們來說, 食物養生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食物也可以決定人的個性。 喜歡吃肉的人比較活潑,

爆發力強, 但是耐力和體能卻比較弱。 鹽分攝取過多的人比較內向、陰沉, 因此不同食物對人的個性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如果營養攝取得當, 可用食物來改善個性, 使你成為精力充沛, 個性溫婉積極向上的人。

環境養生

清新的空氣, 優雅舒緩的環境, 在良好環境的氛圍裡, 人們會感覺身心愉悅, 心情舒暢。 科學證明, 在優雅舒緩的環境中, 人體會產生一種對情緒有利的多巴胺物質, 可使身體細胞保持輕鬆狀態, 再配以合理飲食, 正確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們渾身散發出蓬勃朝氣, 燦爛愉快的氣息。 而俗話“管住嘴, 邁開腿”也正是這個道理。 我國古代文人對環境的要求也極為講究, 他們經常會遊歷在名山大川間, 尋求寧靜致遠的心境。

這正是優美風景環境對人們身心的陶冶。 使人們在氣質中散發出優雅詩意的知性流光, 心態也由此變得平和雅致。 事實也證明, 世界上最大的長壽人群在文學家、書畫家、音樂家中所占比例居多。 為了更優秀的作品, 他們的一生都在追隨著詩情畫意的優美風景, 在美好的環境中滋養身心。 所以環境的好壞能夠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甚至容貌。 有例為證:在南北朝鮮有一對雙胞胎兄弟, 出生前後相差10分鐘, 在30年前分散。 時過30年通過有關組織相見, 兄弟兩人都已60歲。 哥哥來自韓國, 因為國家富有、合理飲食、鍾情藝術文化, 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下, 哥哥心情舒暢、開朗陽光、容光煥發, 整個人看上去僅像45歲左右的中青年。
而弟弟來自朝鮮, 面黃饑瘦、不敢隨便說話、面如死灰般蒼老的容貌看上去像近70歲的老人。 可見環境差異對人身心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情志養生

《黃帝內經》雲:“上壽者百二十歲, 中壽者百歲, 下壽者八十歲”。 而我們現代很多人的壽命到了80歲就算是保養的好長壽的了, 如果到了100歲, 在現代就算高夀了。 古人所說的上壽120歲在現代已經是少之又少的稀有之事了。 中醫認為, 我們現在很多病症大多由飲食情志引起。 所謂情志, 用俗話解釋, 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心態。 最近, 總有電視報導一些地方的百歲老人村, 採訪下來, 發現所有百歲老人的性情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特徵, 那就是心胸開闊、性情平和、不計較得失。 這些老人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

那就是“仁者壽”!

如果我們也從當下開始注意自身修養, 提高自身素質, 增加德行的厚度, 再加上得當的飲食, 良好的環境一定也能夠象那些老人一樣活到天年的。 寬厚良好的心態來源於自身修養以及品德素質的不斷提高, 孔子也說過做人當“一日三省吾身”。 自省能給人帶去謙虛的心態, 使人在事物面前更加平和寬厚。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進而也讓心境豁達開朗。 自省、自律、自覺、自悟這些優秀的品質也是我們走向長壽之路所必須具備的良好情志。 同樣《道德經》中的一句“真法難求”更是告訴了我們修煉出以上品質是多麼的不易。 好似百歲老人般那樣稀有。 在飲食與環境的養生上我們只要稍微注意就能做到, 唯獨在鍛煉情志上,則需要我們時刻督促自己明辯心智,甚至要用上一生的時間與毅力,這是一個發現、完成自我的過程。長壽則是最後的結果。高德者上壽!

《道德經》雲:“人身難求”,意思是修煉好身體,長壽是難能可貴的事。如果身體死亡了,猶如一灘塗灰,看不到日月光輝,事業、金錢、房屋這些外物還有何用呢!養生的奧妙就在於與整個宇宙陰陽的相互交織,順應自然,才能生生相息。

健康明朗的身體來源於良好的生活方式。世人皆畏懼疾病,孰不知,健康與疾病的根源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人體本身就有自我修補、恢復的功能。長壽的人不僅是上天的賜福,也是我們對自己生命交出的一份歡喜答卷。而現代很多所謂的富貴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如果人們不愛惜自己,生活飲食均無節制,縱性妄為,那麼最後承受不幸急病的也只有自己的身體了。由此可見,暴食無度的生活方式給人帶去的健康危害。所以古人告誡人們的“人生須得三分饑,人生須得三分寒”不是不無道理的。萬事萬物須有節制,這個至理同樣也適用在養生上。

養生提示:

1、痛風病人的養生方式:調節肝腎、清熱解毒、飲食合理、調節心情,保持平靜平和。肝腎功能如恢復健康,痛風症狀自然就會消除。

2、糖尿病人的養生方式:飲食清淡、避免高油高鹽、多吃膳食纖維食物。少吃精米精面,增加運動量。切忌熬夜、脾氣暴躁。當調養情志、節制生活。多吃帶有特殊功能性的食物,如山藥、苦瓜、黑木耳、蕎麥等。

作者簡介:

豐潔明,1968年生,山東煙臺人,出生于中醫世家,中醫與營養學雙博士,對營養學研究造詣頗深。著名糖尿病和痛風專家,主張三分治,七分養,食療和運動是健康的根本。強調食物養生與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著有《不生病的智慧》《食物時最好的醫藥》等系列圖書,並被多家雜誌報導。

唯獨在鍛煉情志上,則需要我們時刻督促自己明辯心智,甚至要用上一生的時間與毅力,這是一個發現、完成自我的過程。長壽則是最後的結果。高德者上壽!

《道德經》雲:“人身難求”,意思是修煉好身體,長壽是難能可貴的事。如果身體死亡了,猶如一灘塗灰,看不到日月光輝,事業、金錢、房屋這些外物還有何用呢!養生的奧妙就在於與整個宇宙陰陽的相互交織,順應自然,才能生生相息。

健康明朗的身體來源於良好的生活方式。世人皆畏懼疾病,孰不知,健康與疾病的根源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人體本身就有自我修補、恢復的功能。長壽的人不僅是上天的賜福,也是我們對自己生命交出的一份歡喜答卷。而現代很多所謂的富貴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如果人們不愛惜自己,生活飲食均無節制,縱性妄為,那麼最後承受不幸急病的也只有自己的身體了。由此可見,暴食無度的生活方式給人帶去的健康危害。所以古人告誡人們的“人生須得三分饑,人生須得三分寒”不是不無道理的。萬事萬物須有節制,這個至理同樣也適用在養生上。

養生提示:

1、痛風病人的養生方式:調節肝腎、清熱解毒、飲食合理、調節心情,保持平靜平和。肝腎功能如恢復健康,痛風症狀自然就會消除。

2、糖尿病人的養生方式:飲食清淡、避免高油高鹽、多吃膳食纖維食物。少吃精米精面,增加運動量。切忌熬夜、脾氣暴躁。當調養情志、節制生活。多吃帶有特殊功能性的食物,如山藥、苦瓜、黑木耳、蕎麥等。

作者簡介:

豐潔明,1968年生,山東煙臺人,出生于中醫世家,中醫與營養學雙博士,對營養學研究造詣頗深。著名糖尿病和痛風專家,主張三分治,七分養,食療和運動是健康的根本。強調食物養生與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著有《不生病的智慧》《食物時最好的醫藥》等系列圖書,並被多家雜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