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吃火鍋易上火 這麼吃更健康

一到天氣寒冷的時候,或是三兩好友相聚的時候,人們總愛聚在一起吃點火鍋。因為涮火鍋的過程,既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溝通親近感情,又可以暖身驅寒,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是很多人在吃完火鍋後,都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上火了,甚至是出現便秘、鼻腔充血等情況。

那麼,到底該怎麼樣吃火鍋才能更加合理健康,又不易上火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講究”點吃火鍋。

底料有竅門

為了滿足眾人的口味需求,在選擇底料的時候,最好選擇鴛鴦鍋底。這樣偏愛重口味的人,或是喜歡清談的人,都可以得到滿足。當辣的吃多難耐的時候,偶爾吃點清淡的也可起到舒緩的作用。

鍋底要多放一些生薑,因為生薑不僅能夠去除肉的血腥味,還可以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讓湯底更加鮮美可口。

食材講搭配

食材搭配上上要講究葷素合理,而蔬菜更應該傾向于深色綠葉蔬菜。因為蔬菜多是寒涼性的食物,多吃蔬菜能夠達到消除油膩、清熱降火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蔬菜在涮火鍋時,應該熟了之後就夾出來,煮的過爛的蔬菜,難以起到降火的作用。

除了蔬菜,豆腐也應該多吃。涮火鍋時加入豆腐或其他豆製品,不僅可以起到給鍋底增鮮的作用,還能起到去油降火的作用。因為豆腐都是有石膏做成的,石膏能夠起到瀉火、除燥、止渴等作用。

對於肉類,則要選擇不同品種的肉食。牛、羊肉吃得多,人比較容易上火。因此,在選擇肉品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魚片、蝦、雞肉片、鴨血、魚丸、蝦丸等其他種類的肉品。這樣既可以滿足吃肉的欲望,又能夠有效的緩解上火的狀況。

調味料分清淡

吃火鍋時,過辣不僅會容易造成上火,還會刺激腸胃黏膜,帶來健康問題。所以,在選擇調味料的時候,也應該分輕重的選擇蘸料。

如果是吃麻辣鍋底的人,不妨就選擇一些芝麻醬、花生醬等清淡的蘸料緩解一下麻辣的刺激。如果是吃清湯鍋底的人,則可以選擇一些麻辣醬、紅油醬等帶辣味的蘸料,增加點火鍋的口味。

不管是選擇哪種蘸料,都應該適當的加入點蒜泥、薑末,因為這些蘸料能夠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在吃火鍋的時候能夠起到,減少肉沒涮熟或是菜不乾淨等造成的體內細菌滋生問題。

順序有講究

吃火鍋放菜的順序也是有講究的。如果是將粉絲等易糊的菜品早早放入鍋中,涮熟了又沒及時吃完,那不僅容易吸收了大部分的鍋底水分,還會容易造成鍋底燒糊的狀況,吃了燒焦燒糊的菜食,將會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影響身體健康。

所以在吃火鍋的時候,最好是先放青菜、白菜、生菜等蔬菜,同時放入不易熟的蝦丸、鴨血等。這樣就可以先吃蔬菜,等蔬菜吃完以後又可以吃燒熟了的肉類。

這樣既可以減少腸胃的負擔,又能夠讓蔬菜在體內起到很好的去除油膩、清熱降火的作用,達到健康飲食。

吃前放一放

從火鍋裡剛撈出來的菜一般都是比較熱的,如果過熱就直接吃下,容易燙傷食道和腸胃黏膜。所以,剛涮好的菜應該先夾出來放一放,等到菜不是很熱的時候再吃。

而且,常吃過燙的食物,更容易引起上火、便秘的情況。所以,吃火鍋時急不得,放涼後再吃,才是更好的飲食習慣。

搭配白開水

因為吃火鍋都是比較油膩、口味較重的,所以人比較容易感覺到口渴。因此,在吃火鍋的時候,最好能搭配一點白開水,這樣既可以止渴去燥,又可以通便利尿,有效的減少上火的情況。

如果說不愛喝白開水,那可以根據口味適當的搭配一些常溫果汁飲料。切記不能再吃熱火鍋的時候,搭配冰凍啤酒或冰凍飲料。因為冷、熱交替進入腸胃,會嚴重的刺激腸胃黏膜,引發胃酸、胃疼等其他症狀。

食量要控制

吃火鍋往往都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才會吃,所以就容易使吃的時間拖的過長。但是,長時間的坐著不動,又在不停的進食,會增加腸胃和消化道的負擔,從而引發腸胃功能的紊亂,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嘔吐、腹瀉或急性腸胃炎等情況。所以,在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吃飯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小時,這樣才能更好的保障身體的健康。

結語:寒冷的季節,男女老少都愛吃點火鍋,暖暖身、聚聚熱,可是很多人因為不會吃火鍋,吃了火鍋後就會上火。所以,對於小編上述所說的巧吃火鍋小竅門,大家一定要記得。這樣才能養成更加健康的吃火鍋習慣,讓上火和吃火鍋不再劃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