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中藥要清洗嗎 煎煮中藥的三大誤區

中藥煎煮的誤區

1、中藥材有沙、土等雜質,要仔細清洗,對嗎?

不對。一般人們認為,中草藥大多以植物的根、莖、葉、花為主,從山上或泥土中採集後曬乾而成,難免有沙、土等雜質存在,因此在煎前要仔細清洗,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藥店裡出售的中藥,通常都是去除雜質後經加工、炮製、脫水乾燥後製成。因此,在煎服前,不需要反復水洗,更不能用水長時間浸泡後清洗。因為水洗可使中藥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藥效。同時如果藥中有粉劑,如石膏、灶心土等,水洗還可以使這些藥物流失。

2、加水量計算方法:煎藥時觀察加水量超過藥面2~3釐米即可,對嗎?

不對。中草藥是一種植物藥,比重較輕,即使經過浸泡,也會浮於水面,所以不能用這種目測的方法。計算加水量要考慮到中草藥的體積、重量、吸水性,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中藥煎製成湯劑後藥量的多少。按照“每日一劑,每劑煎煮三次,取每次煎後藥汁混合共約750毫升,分三次服用”的原則,確定加水的多少,最為合理。

3、中藥用熱水浸泡效果更好,對嗎?

不對。一般來說,煎服前應用涼水或溫水將每劑中藥浸泡1小時。用熱水浸泡,會使中藥材外層組織緊縮,藥材表面蛋白質凝固,澱粉漿化而阻塞藥材孔隙,有效成分不容易滲出,影響溶出率。同樣道理,中藥未經過浸泡一般不要用武火煎煮。

中藥煎煮方法

第一步、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鐘,浸泡的水量以淹沒藥面3~5cm為宜)。

第二步、將藥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後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減慢水分蒸發,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後開始計時,解表藥(多為治感冒的藥)煎15-20分鐘左右,其他藥一般煎40~50分鐘。

第三步、將第一次煎出的藥液倒出,加入適量的熱水(水不要太多,以剛淹沒藥材2-3cm為宜)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時間約20-30分鐘左右即可。

中藥煎煮用什麼鍋好?

煎煮中藥,選擇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藥首選砂鍋、瓦罐,接下來是搪瓷器皿、不銹鋼鍋,最忌諱使用鐵鍋和銅鍋。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

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藥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幹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後再把藥垢清洗乾淨,砂鍋上的油漬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不銹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鍋。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藥。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裡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產生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