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野菜不野:野菜的吃法與四項注意!

對野菜的記憶是上小學時,那時候經常搞憶苦思甜,請來老革命或者苦大仇深的貧雇農,給我們講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勞苦大眾吃不飽、穿不暖,過著吃糠咽菜的苦日子……

那時候覺得糠菜好難吃啊。可現在,吃糠咽菜成了一種健康時尚!人們大魚大肉吃膩了,健康意識提高了,於是,開始吃野菜了。地裡長的薺菜、苦菜、灰灰菜、魚腥草,樹上長的榆錢、榆樹葉、柳樹芽等都成了人們的盤中餐。

野菜不野

野菜的種類很多,人們經常吃的野菜有:薺菜、掃帚苗、苦菜、馬齒筧、灰灰菜、野莧菜、魚腥草、蕨菜等等,各地還有特色的野菜。以前的野菜就是野生的,不用管播種,只管採摘就行。如今,隨著消費的需要,人工栽培的、大棚裡種的就越來較多了,野菜也就不野啦,味道也就打了折扣。

踏春采菜一舉兩得

以前城鎮的建設不像現在攤煎餅式的,出去大門口,馬路對面就是田野、麥地;空氣是好的,不用擔心什麼PM超標,自由地呼吸,偶爾過輛汽車,還要使勁吸吸那好聞的汽油味。春天到了,陽光明媚,拿一小筐和小鏟或徒手,走到田野裡、麥地裡,呼吸著帶泥土味的空氣,享受著陽光的沐浴和大自然無私的奉獻。麥地裡薺菜很多,邊辨認、邊採摘,不一會兒就可以采好多。在野外採摘野菜可以說對健康好處多多:

鍛煉身體。采野菜需要不停地走動、找尋,活動量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

呼吸著新鮮空氣。

心情舒暢。陽光下,滿眼的綠色,廣闊的田野,無論有多少壓力和鬱悶,都能回歸平和、寧靜。

野菜的營養

根據祖國傳統醫學記載,很多野菜具有防病治病作用,這個我不懂,不敢亂說。根據現代營養學的知識,野菜應該歸類到蔬菜,它們的營養成分和普通的蔬菜差不多。有這樣幾個特點:

含的水分多,有65%-95%的水分。

綠顏色的野菜中含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和核黃素等豐富。

礦物質,如鈣、鉀、鎂的含量也較高。

膳食纖維豐富,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減少便秘。

含較多的植物化學物質。

野菜的吃法

涼拌:薺菜、苦菜等,洗淨後涼拌,看著清、吃著爽。

做餡:如薺菜,可以和肉餡拌在一起做餛飩、餃子餡,咬到嘴裡,清香滿口,說不出的美妙滋味。

蒸:掃帚苗、榆錢,洗淨後用幹麵粉拌一下,上鍋蒸幾分鐘,拌著蒜汁吃。

其他:做湯、煮面時放點野菜,增色增味。

吃野菜的四項注意:

1、不認識的不采、不吃。有的野菜看上去綠油油的很是可愛,但不一定能食用。採摘野菜時一定注意,不認識的不采、不吃。

2、路邊的野菜不要采。路邊生長的野菜容易受到污染,垃圾地上、路邊的野菜不要采。

3、做好前處理。一些野菜有微毒,需要經過煮、浸泡才能去毒,一定要認真處理好後再吃。

4、不宜多吃。野菜畢竟是野菜,沒有成為“家常菜”一定有它的原因,這是我們老祖宗在親身實踐中得來的經驗,所以,嘗嘗鮮,偶爾改善改善口味還可以,不宜天天吃、吃很多。吃野菜原本是為了促進健康,如果吃的不合適帶來負面作用,就適得其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