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6個喝茶的壞習慣,你中招了沒?

1 飯後一杯茶。有人說飯後來杯香醇、濃郁的茶,不但能夠幫助消化,還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而且還是喝茶的一大禁忌。飯後喝茶呵能為日後埋下貧血的隱患。因為飯後馬上喝這種含咖啡因的飲料,會破壞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長此以往可造成貧血。至少在飯後間隔2~3個小時,等胃排空後,再喝茶。

2 反復沖泡與飲用隔夜茶。一些人茶葉一次放得很多很多,從早到晚反復沖泡。殊不知,茶葉浸泡的時間長了,所含的有益物質(包括維生素C)已大大減少:在氣溫高時,還易受微生物污染,不符合飲食衛生。此外,有的茶葉含鉛量超標,沖泡的時間長了,茶水中含鉛量明顯增加。因此,泡茶時茶葉應少些,沖泡3次後應重新沏泡。

3 喝頭遍茶有些人對於喝頭遍茶並沒有過多地關注。這可能是因為這些人還不知道,茶葉在生產、包裝、運輸、存放過程中,很容易受到黴菌的污染。另外,農藥會在粗糙的茶葉表面有殘留。因此,將頭遍茶棄掉,有利於去掉大部分農藥和黴菌等有毒有害的物質,以防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

4 飲茶過濃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或者經常喝茶的人習慣多放茶葉,目的就是喝茶葉那個濃濃的苦澀味兒。尤其是在睡前喝濃茶,更會影響睡眠,甚至造成失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年老體弱者忌喝濃茶,因為茶葉寒涼,侵襲脾胃,時問長了,會逐漸損耗元氣,甚至誘發腸胃病一茶鹼能增強胃酸分泌,因此消化性潰瘍病患者忌喝濃茶,否則會加重病情。

5 空腹飲茶我們知道,空腹不能喝酒,其實喝茶也是一樣。簡單地說,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炎。加上空腹狀態時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被大量吸收,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腹中饑餓、心神恍惚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醉茶”,對健康有害。

6 煮茶喝喝茶的人中不乏一些喜歡煮茶喝的人: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飲茶習慣:要知道在高溫作用下,鞣酸過多地溶出,揮發油在煮的過程中散發,維生素C在高溫中被破壞,不僅茶味苦澀,而且大大降低了茶葉的營養價值。因此,最好不要煮茶喝,即使煮茶,水溫也忌過高,以80℃左右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