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感冒遇到此物也會引起你死亡

你覺得,多重的病才需要做手術?

會有人回答心臟病、腫瘤,但如果告訴你,從小到大,你因為感冒、發燒、腹瀉做了很多次“手術”,而且很可能做錯了,估計大家都會問:“我到底做了什麼手術?有什麼風險?”

別急,我接下來就回答你。

一種大家常主動要求做的“手術”

曾因發熱伴咽痛、鼻塞、流涕到急診看病,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盛慧球醫生給她開了退燒藥等口服藥後,叮囑她多休息、多喝水。但朋友對她的處理不太滿意,問:“能否輸點液,好得快一些?”

很多人和盛慧球醫生的這位朋友一樣,在感冒、發燒、腹瀉等“小病”出現時,第一個想到的治療方法就是輸液,覺得這樣“好得快”。

其實,輸液是侵入性操作,相當於一個小型“手術”。輸液過程中,需要刺破血管,向其中輸入本不屬於人體的藥物,這個過程中,輸液藥物、設備、環境、操作的無菌程度,都會影響輸液安全。

如果瞭解下面這些風險,你還會輕易要求輸液嗎?

輸液“知情同意書”

有感染風險,一旦出現,確實“夠快”。

皮膚軟膏、滴眼液等外用藥,多在局部起效,對身體其他部位影響較小。口服藥風險居中,它雖然通過胃腸道黏膜吸收,進入血液迴圈到全身各處,但一般需要30~60分鐘起效,且通過肝臟代謝“解毒”,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

輸液有感染的風險,由於藥物直接進入血液迴圈,一旦出現問題,將迅速出現全身症狀。

增大心臟負擔,有心臟病的老人風險更大。

輸液需要把藥物溶解在鹽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輸兩袋500毫升的液體,相當於短時間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

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人,正常情況下全身血量約為4~5升,粗略估算,輸液1升相當於加大了20%的迴圈負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臟病的老人,頻繁輸液的風險更大。

耐藥和過敏風險更高。

藥物過敏可能引起休克等嚴重後果,輸液時藥物迅速進入血液,過敏可能更快出現,症狀更重。同時,如果輸抗生素,相當於把抗生素帶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藥。

引發輸液反應,可能堵塞血管。

輸液需要遵循無菌原則,並受到患者體質的影響,可能引起發熱、過敏性休克、靜脈炎等輸液反應。輸液的藥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們堵在細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因此,輸液期間應當注意觀察,並且不要隨意離開病房,一旦出現明顯異常,應及時尋求醫護人員幫助。

如果每次輸液都給你看一份這樣的“知情同意書”,並注明“我已瞭解以上風險,並願意接受和承擔”,你還會因感冒、發燒輕易輸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