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被這物包圍竟會誘發心臟停搏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越嚴重,突發心臟停搏風險越大。

儘管這項研究尚不能證明空氣污染物增多是導致心臟停搏的原因,但研究人員暗示,政府應實施更嚴格空氣品質標準。

穩定相關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流行病學和預防醫學系馬丁·丹尼坎普博士和同事2003年至2006年間觀察在墨爾本發生的8434例突發性心臟停搏病例,得出上述結論。

丹尼坎普等人發現,煤煙、灰塵及其他空氣污染物會伴隨呼吸進入肺部深處,累積在人體呼吸系統內,這與心臟病或動脈阻塞造成的死亡有“穩定聯繫”。

研究發現,可入肺顆粒物(PM2.5)密度增加後兩天內,心臟停搏發生幾率增高並且保持在平均水準以上。每立方米空氣中,可入肺顆粒物每增加4.26微克,心臟停搏發生幾率48小時內較平均水準高4個百分點。

研究人員觀察的物件年齡不低於35歲。其中,對65歲至74歲人群而言,空氣污染物誘發心臟停搏威脅最大;對年齡75歲以上人群,這種威脅相對較輕。

可入肺顆粒物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不及一根頭髮的二十分之一。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可入肺顆粒物粒徑小,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漂浮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品質影響更大。

因果難斷

先前研究已知,如果已經患有某種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疾病,人體更容易受到空氣污染物影響。但丹尼坎普等研究人員發現,對那些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症狀的人,空氣污染物同樣會引發心臟疾病甚至導致猝死。

不過,丹尼坎普說,就空氣污染是否增加心臟病或心臟停搏風險而言,相關觀察呈現“複雜結果”。

由於研究人員沒有考慮觀察物件是否吸煙或者有其他引發心臟病的風險因素,這項研究沒能證明空氣污染物就是心臟停搏風險增大原因。

研究人員還發現,儘管沒有可入肺顆粒物威脅那麼大,但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也與心臟停搏風險增大相關聯。

另外,研究人員測量的其他幾個空氣污染物對心臟停搏風險沒有影響,包括較大的可吸入顆粒物,如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PM10)。

標準應嚴

美國心臟病協會認為,一般而言,人突發心臟停搏幾率相當低。這家機構估計,北美地區每年2000人中才會發生一起心臟停搏病例。

美國流行音樂巨星邁克爾·傑克遜去年6月25日突然逝世,心臟停搏是直接死亡原因。

英國《每日郵報》5日報導時強調,這項研究結果公佈正值歐盟警告英國將因首都倫敦空氣品質差、可吸入顆粒物多而面臨3億英鎊(約合4.35億美元)罰款。

英國每年大約14.6萬人發生至少一次心臟病。大多數心臟病發生在年齡超過50歲的人身上,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病發生越普遍。

丹尼坎普說,澳大利亞現階段實施“諮詢標準”,把可入肺顆粒物密度限制在每立方米不超過25毫克。

研究人員說,鑒於每立方米每增加5微克可入肺顆粒物就會顯著影響人體健康,“研究結果暗示,即便可入肺顆粒物密度低於澳大利亞現行空氣品質標準,突發性心臟停搏的風險也會增大”。

“空氣污染危害健康,”歐盟委員會負責環境的委員亞內茲·波托奇尼克說,“空氣污染導致人均壽命平均減少8個多月,在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和地區,人均壽命減少超過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