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鍛煉後管不住嘴或久坐不動等於白練

導語:利用閒暇時間走進健身房或融入大自然進行各種健身鍛煉,已不再是退休老人的專利,更多的中青年也樂在其中。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雖然健身熱情很高,健身效果卻不甚理想。造成這種反差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鍛煉意識和行為中存在著不少違反科學的誤區。

誤區一:經常幹體力活無需鍛煉

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活動。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體力勞動多是局部負荷較大的運動,大多是多次重複的單調性的體力活動。體育鍛煉則是根據各人的體質特點,有針對性、有目的的、較為系統的身體活動,既可作用於全身,又可作用於局部。適當的體力勞動對增強體質雖有幫助,但並不能使身體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誤區二:只要鍛煉,什麼運動形式都行

鍛煉專案和鍛煉方式的選擇一定要因人而異,根據各自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式,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所謂因人而異主要是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因年齡而異。二是因體質和身體狀況而異。第三,健身愛好者在開始系統鍛煉之前,應該進行適宜的體檢和一些運動練習測試,以檢查是否患有某些運動禁忌症。



誤區三:因為鍛煉了,就不加節制飲食

堅持一段時間的有氧鍛煉後,消化系統功能會有所加強,使得進食更容易被吸收。因此,對於以減肥為主要目的的鍛煉者來說,如果不控制口腹之欲,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運動後的減肥效果。實際上,對於不少人來說,要比去健身房裡運動一個小時要來得容易得多。同理,辛辛苦苦運動後達成的減肥效果,很容易因為管不住嘴而付之東流。因此,只有“邁開腿”與“管住嘴”雙管齊下,才能實現最好的減肥效果。



誤區四:當天鍛煉過,其它時間就可坐著了

雖然有規律的定期鍛煉會讓身體各部位都已得到活動,但這種效果不可能管一天。如果其他時間還是處在一種靜態姿勢中,仍會造成神經、肌肉、血液等的僵化和呆滯,對健康極為不利。

研究顯示,即使每天運動兩小時,也不能彌補十幾個小時坐著不動所帶來的巨大危害。正確做法是,除了固定鍛煉外,無論是看書、看電視、寫作等,每隔l小時都要站起來活動活動。



誤區五:運動強度一成不變

很多人會一直堅持自己的鍛煉習慣,以後雖然堅持鍛煉,但運動時間和強度都沒有明顯變化,又沒有增加其它鍛煉方式,久而久之機體已適應了這樣的運動強度,也就是說同樣的運動負荷已不能像健身之初那樣對機體產生足夠強的刺激作用,根據運動健身的超負荷原則,長期鍛煉時,隔一段時間要把運動的負荷適當的增加,才能產生必要的健身效果。



誤區六:急於求成,運動量超過承受能力

段時間過量運動的錯誤在於不顧自身體質基礎而急於求成,在鍛煉初期採用超過其身體承受能力的運動量,結果不僅沒能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反而造成過度疲勞甚至運動損傷,從而影響到鍛煉的積極性,使健身計畫不能順利實施。

運動健身中合理負荷、循序漸進十分關鍵。健身鍛煉促使人體在各器官、系統的形態、機能、生理功能等發生適應性變化決非一朝一夕之功。



誤區七:鍛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的體質增強是一個不斷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人體機能的變化是通過體育鍛煉對機體進行連續不斷地刺激來實現的,這種刺激經過累積效應逐步促使人體產生新的適應性,從而使體質不斷增強。換句話說,鍛煉效應具有不穩定性,當鍛煉的系統性和連續性遭到破壞而出現間斷或停頓時,已獲得的良好鍛煉效應就會逐漸消退或完全喪失,進而體質逐漸下降。



誤區八:鍛煉身體之前不能吃東西

這個問題必須因人而異。事實上吃過東西後才開始運動可能會好一些。飯後做一些溫和的運動,可能比飯後很久才運動消耗更多的熱量。所以說,飯後散步在醫學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誤區九:早晨是鍛煉的最佳時間

除非你是在軍隊裡奉命如此,否則不一定要在早晨進行鍛煉。你什麼時候最方便就什麼時候運動。專家們建議,唯一的例外是在天氣炎熱的季節,為了避免最熱和最潮濕的時刻,你應該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