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冬季養生八個小常識 活動手腳多慢跑

鰣魚食療作用

1鰣魚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2有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的功效。

鰣魚製作指導:

1由於鰣魚鱗片富含脂肪,故烹調加工時不去鱗,以增加魚體的香味;

2 鰣魚的烹調方法很多,以清蒸、清燉、烤、紅燒最為普遍。

鰣魚相關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兒及產婦食用;

2多食發疥,故體質過敏及皮膚患有瘙癢性皮膚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紅斑性狼瘡、淋巴結核、支氣管哮喘、腎炎、癰癤療瘡等疾病之人忌食。

5、11點前睡覺是最慳的補藥

最簡單、最便宜、也最好的進補是早睡,每天不晚於11點睡覺。專家強調,夜晚之於人體就相當於冬季之于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覺,晚上11點是子時,也就是人體的冬天,睡著了陽氣才能藏入身體,醒著陽氣浮於體外,這個時候睡覺了,人體的陰、精、氣、血、陽氣都補了。

6、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裡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晚飯後,人的活動量會減少,為了避免食物堆積,應少吃點,並選擇好消化的食物,以稀粥為好,肉類、辛辣食物等最好避免。晚餐喝粥還有養胃、安神的作用,推薦老人可以吃些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等。

7、冬補以溫補為原則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但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冬要溫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養生:因人、因地而異。

8、少食鹹,多食苦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加旺盛,從而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功能。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之陽氣。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迴圈,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鬆軟。

溫馨提醒,冬季養生注意保暖外,冬季過多的進補或肉類食物食用過多,也要多吃蔬菜水果,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