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醫師】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

先兆症狀

發病前數日至數周可有心絞痛等前驅症狀,常表現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即發作較以往頻繁、性質較劇、持續較久、硝酸甘油療效差、誘發因素不明顯,多在安靜休息、非活動時發作,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疼痛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和心動過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血壓大幅度波動等,同時心電圖示ST段一時性明顯抬高(變異型心絞痛)或壓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應警惕近期內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此時應該立即住院治療,防止其發展成為心肌梗死。

【症狀】

(1)疼痛:是最早出現的症狀,多發生於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質等與不穩定型心絞痛基本相同。疼痛劇烈,持續時間長,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病人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於上腹部,被誤認為急性胃腸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頜、頸部、背部上方,被誤認為牙痛、骨關節痛等。

(2)全身症狀:有發熱(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出汗、全身乏力、心動過速,一般在疼痛發生後24~48小時出現,程度與梗死範圍常呈正相關。

(3)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和上腹脹痛,多見於下壁心梗,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出量降低、組織灌流不足等有關。

(4)心律失常:見於75%~95%的病人,多發生在起病1~2周內,而以24h內最多見,可伴乏力、頭暈、昏厥等症狀。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縮,成對出現或呈短陣室速,多源性或"RonT",常為心室顫動先兆。特別是持續性室速,這常是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形成室壁瘤、心室瘢痕、心功能不全所致,也是心臟性猝死的根源之一。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多伴發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合併急性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常見原因是右冠狀動脈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