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清明來了,你可知道有哪些養生知識?

春暖花開,冷空氣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每年的換季總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這樣那樣的不適。我們要怎麼調整身體迎接清明的到來呢?況且清明是春季的第一個小長假,很多人都想在初春把自己的身體養好,來迎接清明;而正是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疾病滋生的時刻,特別是清明前後氣溫還處在不穩定狀態,那生活中我們應該掌握哪些知識來防病、治病呢?不清楚的朋友,趕緊來看看吧。

一、注意“病從口入”

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流腦易在春季流行,患者多為兒童但成年人也不可掉以輕心。流腦起病急、來勢兇猛、傳播快。病似感冒,症狀為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嚴重者有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

二、忌食“發物”

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尤其熱性體質人“發”物不易多吃筍和雞肉,因為竹筍含有難溶性草酸鈣,尿道、腎、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筍還含有較多的粗纖維素,對於胃腸疾病患者及肝硬化等患者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而雞肉為熱性陽性食品,是易升氣升陽的發物,易引動肝風。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蚌肉、螺螄、雞蛋、韭菜、芫茜、萵筍、淮山、蘋果、橘、馬蹄、梨、桃、櫻桃等。養生的湯品宜紅蘿蔔竹蔗水、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鹹菜滾黃沙蜆、貓爪草煲豬瘦肉等。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幾樣在寒食節宜吃的食物。

1.薺菜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降低血壓、健胃消食,還能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據《本草綱目》載,“薺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經,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薺菜高纖維、低熱量,還有減肥、潤膚、美容的功效。

2.菠菜

多食菠菜:菠菜為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哈佛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貧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湯;視力模糊者可取鮮菠菜、羊肝各500克,將水燒沸後入羊肝,稍滾後下菠菜,並加適量鹽、麻油、味精,熟後即可食用。

3.山藥

山藥其黏液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減少皮下脂肪沉積,避免肥胖。山藥中的多巴胺,具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迴圈的功能。另外,山藥還能改善人體消化功能,增強體質。過年過節期間若有消化不良,可以用山藥、蓮子、芡實加少許糖共煮。

4.銀耳湯

在湯品調理中,可多用利水滲濕和補益,養血舒筋的藥材。如銀耳、薏仁、黃芪、山藥、桑葚、菊花、杏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