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世紀最晚的末伏要如何養生?

末伏時節要注意養護好脾胃,據相關報導說今年的末伏是本世紀來得最遲的一年,末伏也是三伏的最後一伏,表明秋天的腳步近了,秋老虎也快歇息啦!那你知道在末伏要如何做好養生嗎?末伏的養生保健做好了才能更好迎接秋天的到來。

末伏應該進行清補,應該以健脾利濕為主

末伏需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處於夏秋更替時間段,還要注意提前預防咽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復發。同時,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梨、芝麻、藕、烏雞、豬肺、豆漿、蜂蜜、龜肉、芝麻、核桃、甘蔗等,以起到滋陰潤肺和養血的效果。

良好心態 充足睡眠

任何疾病都不要忽視心情問題,良好的心態,放鬆的心情是戰勝疾病的法寶,心情緊張,過度思慮和壓力過大,都可造成脾胃的損傷。

空調使用需有度

立秋以後,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還都離不開空調,但立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享受清風涼意帶來的“空調病”。

所以,此季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溫度設定在25℃至26℃為宜,夜裡最好不開。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應經常喝點姜湯。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胃腸功能較弱,如經常腹瀉的人,不宜開空調。

末伏時節在飲食上面可以多吃哪些食物來養生保健呢?

1、鴨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鴨肉還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

2、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令時節是鮮藕應市之時,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欲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蓮藕尤其適用於老幼婦孺、體弱多病者,特別適宜高熱病人、吐血者、高血壓、肝病、食欲不振、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多食用。要提醒大家的是,產婦不宜過早食用蓮藕,最好產後過幾周再吃;而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溏泄者就不宜生吃蓮藕了。

3、綠豆芽

炎炎夏日,烹製一道綠豆芽菜肴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作用。

但要注意,綠豆芽性偏寒涼,吃多了易損傷胃氣,慢性腸炎及脾胃虛寒者、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但烹調時配上一點薑絲,或搭配些偏溫性的香菜、韭黃,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