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

越健身越生病?快來看看這份健身房黑名單!

你知道健身房裡究竟隱藏了多少隱形的健康危機嗎?稍微不注意,就很有可能讓“鍛煉身體”變成“惹病上身”。

容易中招的健身房“黑名單”空調房

危機:去健身房鍛煉身體,最容易中招的就是感冒和熱傷風了。通常在運動的時候,室內溫度會控制在25~28攝氏度之間。但有些健身房的空調開得很足,既不利於身體出汗,容易造成肌肉僵硬拉傷,還會使室內和室外有溫差,出汗後寒氣侵襲體內,導致感冒或熱傷風。

解決辦法:在鍛煉時,如果要減少衣物,不要一次脫得太多。應該等到身體充分發熱後再逐漸減少衣服。另外,運動出汗後應注意保暖,立即回到室內進行擦身或沐浴,更換乾淨、柔軟的衣服,不要長時間穿著潮濕的衣服。

地毯、室內擺設

危機:許多健身房面積很小,空氣不流通,而且器材之間的相隔距離又很小。健身者們在跑步機、腳踏車上揮汗如雨,大口大口地喘著氣。在這樣的環境中 健身,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健身房內的一些設施也可能成為空氣污染的元兇,比如:化纖皮革、密度板、人造膠合板和傢俱沙發等。特別是新開張、剛 裝修完的健身場所,很容易有甲醛超標、空氣污染等隱患。如果健身房有地毯的話,就會有粉塵,致使過敏原增多,特別是鍛煉時汗液掉到地毯上,會滋生很多病 菌,引發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

解決辦法:儘量選擇正規、有較大運動空間和良好通風設施的健身房,不要選擇處在地下室的健身房。在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季節,要少去參加人數較多的健身大課,可選擇器械或其他有氧運動,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淋浴區

危機:鍛煉之後通常是一身臭汗,許多人都想趕快去痛快地洗個熱水澡,就急急忙忙地去更衣室脫衣服,然後連拖鞋都不穿,直接光腳走進了淋浴區。其實浴室的地面常年潮濕,溫度也比外面要高,很適合真菌滋生和繁殖。

解決辦法:在健身時,最好使用自帶的拖鞋、毛巾等用品。除此之外,不要用擦過運動器械和座椅的毛巾來擦汗。每次運動用過的毛巾,要在60攝氏度的熱水或者40攝氏度加過漂白粉的溫水中漂洗,才能徹底殺菌。健身後洗澡時,一定要穿拖鞋,不要光腳在浴室中走來走去。

健身房泳池

危機:雖然游泳館一般都會規定皮膚病患者不得進入泳池,但還是應該注意預防皮膚傳染疾病,如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膿包瘡等,一經接觸就會傳染。皮膚淺 層的真菌感染也很容易通過拖鞋、毛巾等途徑傳播,如體癬、傳染性紅斑、傳染性軟疣等。此外健身房不像專業游泳館,會對水的要求有所放鬆,不夠乾淨的池水還 會引發結膜炎、角膜炎、沙眼等。

解決辦法:要選擇信譽較好,管理規範的健身室游泳館,其消毒措施比較嚴格,衛生情況相對有保障。儘量選擇人少的時候游泳,這樣潛在的傳染原也就越少。應自備毛巾、拖 鞋、浴巾等物品,游泳時間不要過長,游泳結束後應立即洗澡,能有效防止皮膚病的感染,可以用一些含碘的洗液稀釋後擦拭皮膚,然後沖洗掉。游泳後應立即用抗 菌眼藥水預防眼部疾病。

健身器械

危機:雖然大多數健身者在運動過程中不吃東西,但如果手上沾了細菌,喝水的時候還是會有感染的可能。如肝炎病毒、痢疾桿菌等,在自然環境中可以存活幾個到十幾個小時,如果在此期間,有人觸摸到帶有致病菌的器械就會被傳染。

解決辦法:在使用這些公用的健身器材時,要注意衛生,健身前後都要徹底洗手。鍛煉過程中不要用手接觸自己的嘴、眼睛和臉,不要用手,要用乾淨的毛巾擦汗,否則很容易沾上有害細菌。

越做越錯的健身誤區

一誤區為了出汗而出汗

出汗只是讓你失去了身體裡的一些水分而已,並不一定能起到鍛煉或減肥的作用。很多女性選擇高溫瑜伽等運動,就是想通過出汗來減輕體重,這樣很容易造成脫水,導致抽筋或其他運動傷害。所以運動時一定要補充水分,不要盲目地追求大汗淋漓。

二誤區沒有制定健身目標

其實大多數人鍛煉身體都沒有制定過具體計畫,今天說練腰,明天說要瘦大腿,後天又想練手臂。結果時間長了就會發現,什麼都沒練成。如果你想有成效,最好制定一個階段性、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不然好高騖遠達不到目標漸漸就會失去興趣,半途而廢了。

三誤區運動前不補充能量

誰都知道運動過後不能大吃大喝,但在運動前的一個小時,卻應該補充能量。可選擇優酪乳、香蕉和全麥餅乾等小零食,它們能讓你達到最佳運動狀態。

四誤區時間過長、強度過大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習慣是非常不好的,有些人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去一次健身房,一次就運動2個小時。當身體不適應高強度的鍛煉,很容易造成肌肉或關節損傷。其實每天堅持半小時,一週三次就足夠了。

五誤區忽視力量訓練

女性通常都希望通過健身來達到塑形的效果,一說到肌肉和力量鍛煉就一味地拒絕,生怕把自己鍛煉成一塊一塊的。其實力量訓練對於塑形也是相當有幫助 的。而且脂肪的消耗是全身性的,並非練哪減哪。如果僅僅進行大量的腰腹練習,不但對減肥無明顯效果,反而易造成腰部受傷。把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兩者結合, 效果會更好。

六誤區與人比較

總覺得別人的運動效果比你好,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身體狀況及運動量,所以不要考慮別人,自己比以前有所改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