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又是一年補腎季,你得用對方法

白露已過,天氣變得越來越涼,有些人就會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症狀,按照中醫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從現在開始要經常給腎“打打氣”,即補養腎氣。

“秋主收養”,此時腎開始收納陽氣,以備過冬。如果腎能量儲備不充足,就沒有充足的氣血來禦寒,那麼一到冬天就會過得:

很 冷

所以現在是一年中最適合補腎的時間,天氣也不太冷不太熱!

腎 虛 症 狀

容易手腳冰涼、易脫髮、耳鳴、聽力和記憶力下降、尿頻尿急、失眠多夢、怕冷、腰腿酸軟無力、搜索關注學艾灸、下肢浮腫、黑眼圈等等

腎虛了,不怕,簡簡單單三大招式,養好你的腎!

1,泡腳、揉腿

睡覺前泡泡腳,泡完腳後,搓搓整個腳底板各50個以上,著重搓揉湧泉穴、太溪穴。腳底板搓熱後開始下面的動作。

坐到床上,腳心相對。雙手盡可能大面積地握住小腿肚的肌肉稍用力向外翻推揉,同時邊做按摩。把整個小腿肚的肌肉從上翻到下,再從下翻到上,總之讓整個小腿發熱。

這個動作能按摩到腎經、肝經、脾經和膀胱經這四條經絡。小腿發熱了就表示經絡逐漸通暢了,這時身體會有一種舒適的感覺。帶著這種感覺去睡覺,就是最好的保養方式,中醫艾灸的老師提醒你這個動作不僅能補腎氣,還能瘦小腿,效果非常好。

2,顛 足 而 立

大家都知道腳心有個穴位叫湧泉穴,是腎經的原穴。氣血從這個穴位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湧出來,沿著經絡滋養全身。

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及激發腿上所有經絡的效果。

動作要領:

直立,並足,兩掌緊貼腿側,兩膝伸直,足跟併攏提起,離地數寸,同時昂首,作全身提舉勢。

然後足跟輕輕著地復原(帶點震盪感),反復進行7次,每天可以多次進行,比如等電梯的時候。

這個動作是我從八段錦裡的最後一個動作延伸過來的,八段錦的動作叫“背後7顛百病消”,拉伸脊柱,下落震身按摩五臟六腑,核心的關鍵是,腳踝處還是腎氣的集聚地,為什麼很多人足跟痛,就是腎氣虛了!

艾 灸

除此之外,還可以採用更為直接、有效的方法:艾灸腎俞、關元穴。

腎藏精,精化氣,腎氣是生氣之源,是生命力活動的原動力。《扁鵲心書》記載,凡一切大病,均灸腎俞、關元。蓋腎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則不死。

艾灸腎俞、關元,能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臟功能,交通陰陽,養護好先天之本,激發先天潛能,充沛人體精力、延緩衰老!

艾灸方法:每次每穴20分鐘左右;用竹制艾灸盒艾灸最方便。

如果你是家裡的頂樑柱,每天忙得.....很忙吧,就想上面那樣搓整個後腰吧!搓的發熱,每天可以多次!

再忙,顛腳、搓後腰還是有時間的,反正腰子是自己的,你看著辦吧!

腎氣充足,這個秋冬不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