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防寒保健“捂”好這些部位溫暖一冬!

氣溫下降,抵抗寒冷不是穿多了就暖和、不冷了就好,錯誤的保暖方式更容易導致疾病。可是很多的朋友並不知道其中的健康知識,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具體的來介紹一下吧!

1·每天戴口罩

很多人戴口罩捂圍巾防寒,但熟不知如果整天戴著口罩,鼻腔及整個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鍛煉,對冷空氣的處理能力減弱,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而圍巾上細小的羊毛纖維和細菌容易被吸進肺部引起呼吸道感染。

小編建議:除特殊天氣外,少戴口罩;戴圍巾時儘量不要捂住鼻子和嘴巴,保持呼吸暢通,勤洗圍巾減少細菌滋生。

2·天氣太冷懶得動

冬天可以適當減少運動量,但不是不運動。鍛煉是驅除寒冷最好的方法,能夠增強人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小編建議:冬季寒冷,在太陽出來後運動是最好的,不過老年人不要做過於劇烈的活動,年輕人可不能偷懶,如果天氣不好可以做些室內的鍛煉,打打太極或保齡球等。

3·衣服裹的太緊

有研究顯示衣服間保持一定縫隙會更暖和,幾件衣服之間緊緊包裹反而不利於保暖;但縫隙太大,超過1.5釐米保暖效果也不好。

小編建議:冬季衣服不是穿的越多越厚越好,輕便保暖即可;在室內不要總穿高領衣服,因為你的脖子需要透透氣。

4·怕冷不開窗

經常不開窗導致內空氣不流通,為細菌的滋長提供了溫床,感冒、咳嗽、咽炎等疾病多發。

小編建議:天氣再冷也要通風,每天早起後下班回家時打開窗戶透透氣,時間不用太長,十幾分鐘就好。一個小動作讓你健康多多!

5·室內溫度過高

室內溫度太高會與室外寒冷的溫度形成鮮明對比,人在兩種環境中出入適應不了這種溫度差,易引起急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突然發作的概率也會增加。

小編建議:18℃~22℃是室內最合適的溫度;要溫度更要濕度,乾燥冬天的室內,保濕工作一定要做好,外在的加濕器、內在多喝水都必不可少。

臉可以吹著,手可以涼著,但身體的這五個關鍵部位一定要“捂”好。

1·頸部

頸椎是連接頭和身體的樞紐,是神經和血管的唯一通道,頸椎一旦出問題,其影響將是全身性的。尤其是長期保持低頭工作或學習的人,本身脊椎就可能慢性勞損,如果再受寒極有可能誘發頸椎病,增加頸椎的負擔。

2·咽喉部

所謂“病從口入”,捂好口鼻防止冷氣進入咽喉細菌入侵體內。慢性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的人要重點注意咽喉部的保暖。

3·腰腹部

腰椎和頸椎是人體的兩大樞紐,腰腹部的保暖同頸部保暖一樣重要。中醫認為,腰乃腎之府,腎是人體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體重要的健康敏感區。腰部一旦受寒會引起氣滯血淤,尤其會影響女性卵巢等生殖系統的機能;腹部受寒,容則易發生胃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

4·頭部

頭部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不要讓其長期暴露在外,注意及時擦乾頭部的汗水,否則很容易感染風寒,感冒、頭痛。

5·腳部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中醫所謂“足是人之根”,一旦腳部受涼就會全身寒冷,整體機能抵抗力下降,細菌病毒很容易趁虛而入,引發感冒、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提醒大家天冷加衣,多運動、多通風、多泡腳,護好身心,健康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