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總是覺得餓不一定是身體棒 當心是這五種病

有句話說饑餓是最好的調味品,只有在饑餓時候才會發現食物的美好。通常大家認為出現饑餓證明胃腸道消化功能好,怎麼會是疾病呢?

導致饑餓的出現有三大因素,其一是人體吸收好,消耗大;其二是食物“不耐餓”;其三是你生病啦!

消化好、消耗大,自然會饑餓

有一副強大的胃腸道,吃嘛嘛香,吸收又好,自然比別人餓的快。同時,人體消耗多,如愛運動、體力勞動者、兒童與青少年生長快等,也容易出現饑餓。

食物“不耐餓”而容易餓得快

一方面食物過於精細,如常見粥、米飯、蛋糕以及饅頭等,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快,吸收快。缺乏膳食纖維所製造的飽腹感,自然容易饑餓。

另一方面,食物過於清淡也容易饑餓。三大食物營養的消化先後順序是:糖類、蛋白質、脂肪。食物過於清淡,缺乏蛋白質與脂肪,碳水化合物消化完,饑餓會快速出現。

五種疾病導致饑餓出現

1.精神類疾病

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常通過食物來解壓,長期如此,一旦出現壓力大,便會饑餓。另外,過度節食減肥、長期孤獨也會有如此現象,尤其女性更是容易患上。

2.甲亢

甲狀腺激素會促進新陳代謝,代謝速度過快,則會刺激腸道活動增強、熱量消耗多、體重減輕、神經興奮等,不僅饑餓出現過快,精神上容易出現波動,甚至焦慮。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因為體內缺乏胰島素,不能夠將食物中的糖分轉變為能量,三多一少是典型的表現,即吃得多、喝的多、排尿多但體重下降,除此之外,還伴有眼睛、腎臟、神經以及血管受損的問題。

4.胃火大

愛吃辛辣食物、喝酒、食物營養過剩、熬夜等,常常導致胃火旺盛。胃火大除了導致饑餓、食欲大增之外,還會出現牙齦腫痛、口臭、便秘、失眠等症狀。

5.低血糖

饑餓的出現與血糖濃度有直接關係,但血糖濃度低於正常值時,饑餓自然會出現,同時伴有心慌、臉色蒼白、頭暈等問題。

所以,經常出現饑餓、胃口大開並不一定是健康的象徵,偶爾的饑餓現象可以理解為身體消耗快,長期則需要引起警惕。

另外,當饑餓時出現胃痛、胃部灼熱,而這種現象在吃些餅乾、饅頭後便可以得到緩解,往往這類饑餓性胃痛與十二指腸潰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