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吃胡蘿蔔可以補充足量的維生素A?你真的相信了?!

媽媽們對於維生素A都非常熟悉,也知道它對維持視覺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以及促進骨骼和身高發育有著重要作用。於是在生活中,媽媽們為了讓寶寶擁有明亮的雙眸和迷人的大長腿,想要通過各種途徑來給寶寶補充維生素A,其中有些媽媽認為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於是開始用胡蘿蔔做花樣輔食給寶寶吃。那麼,給寶寶吃胡蘿蔔真的可以補充到有效的維生素A嗎?帶著問題我們來往下看!

胡蘿蔔中真的含有維生素A嗎?

維生素A是最早被發現的維生素,化學名稱為視黃醇,是一種不溶于水而溶於脂肪的物質,屬於脂溶性維生素。不過,維生素A的發現可不是從胡蘿蔔裡來的,最初是從魚的肝臟中發現的。後來經過研究發現,維生素A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維生素A醇,是最初的維生素A形態,直接進入身體可以利用,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中;另一種是胡蘿蔔素,以β胡蘿蔔素為主,主要存在於深顏色蔬菜水果中(如胡蘿蔔、柑橘、西蘭花、菠菜、南瓜燈),β胡蘿蔔素本身沒有生物活性,只有在體內轉變為維生素A才能發揮作用。事實上,β胡蘿蔔素只是自然界中維生素A的前體物質,它進入機體之後,在肝臟及小腸粘膜經過酶的作用才會轉化成維生素A。但是轉化過程中會降低生物利用度,不同植物來源的β胡蘿蔔素轉化率也不同,並且會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如烹飪方法、是否有脂類物質參與等。

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A真的安全有效嗎?

雖然生活中的植物體和動物體內含有間接或直接的維生素A,但是攝入之後是否完全被吸收利用卻“因人而異”,而且會被多種因素干擾,尤其是0-3歲的嬰幼兒群體,腸胃消化系統、咀嚼器官尚未發育完全,而且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僅僅依靠食物補充到的維生素A是遠遠不能滿足身體所需的。研究資料證實,不同來源的β胡蘿蔔素轉化率在1/24-1/12之間,寶寶要想保證充足的維生素A,完全靠β胡蘿蔔素顯然是不夠的。對於胃容量有限的嬰幼兒來說,要想攝取到充足的維生素A,前提就是要進食大量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菜水果。因此,植物來源的維生素A能保障的只有安全性,但有效性是不足的。

對於含有維生素A的動物來源(如動物肝臟)來說,雖然攝入量優於植物來源,卻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並不適合作為寶寶的常規食物。因為肝臟是全身的解毒器官,日常進入人體的一些毒素、藥物都要進入肝臟解毒和代謝。因此,肝臟往往會富集大量的重金屬、藥物和毒素,而且肝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並不建議寶寶經常食用,一般建議一週一次即可,否則弊大於利。另外,動物肝臟異味較大,寶寶接受度相對較差,往往是寶寶要麼不吃,要麼只吃一點點。因而,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A這種方法並不靠譜,這也就是國內醫生為什麼建議0-3歲的嬰幼兒要常規補充維生素AD滴劑(如伊可新)的原因,正是由於維生素A是最易缺乏卻又十分重要的營養素,而且在日常飲食中無法攝取充足,外加寶寶同樣在飲食中無法獲取到足夠的維生素D,因而醫生往往建議兩者同時額外補充。

解析維生素A的五大生理功能!

①提高免疫功能:維生素A具有調節細胞和提高免疫的功能,通過調控細胞基因的相應區域,促進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也可以促進細胞免疫功能,以及促進T淋巴細胞產生淋巴因數。維生素A還參與人體糖蛋白的合成,免疫球蛋白也屬於一種糖蛋白,免疫球蛋白充足,對外界的抵抗能力也會上升,免疫力便會增強。

②促進骨骼以及牙齒生長發育:維生素A參與細胞的RNA、DHA的合成,對細胞的生長、分化、增殖以及組織更新都具有一定影響。維生素A還參與軟骨內成骨的生長,缺乏可使破骨細胞數量減少,成骨細胞的功能失控,導致骨膜骨質過度增生骨腔變小,從而影響長骨生長和牙齒發育,這就會造成寶寶身高矮小、比例失調,而損傷牙釉質會使寶寶更容易發生齲齒。

③視覺細胞內的感光物質:視覺功能是最早被認識的維生素A功能。視網膜上對暗光敏感的杆狀細胞含有感光物質視紫紅質,是11-順式視黃醛與視蛋白結合而成,為暗視覺的必需物質。當身體缺乏維生素A時,可降低眼暗適應能力,嚴重時可導致夜盲症。

④維持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的健康:皮膚和黏膜屏障可是人體的第一道重要防線,當人體輕度缺少維生素A時,就會造成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的損傷,完整性受到破壞,屏障功能下降,使得病菌更容易入侵,易發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更容易遷延反復。而很多時候,家長往往只認為寶寶是著涼、感冒了,而沒有認識到是由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而更為嚴重的維生素A缺乏還會影響眼睛的結膜和角膜,表現為結膜或角膜乾燥、軟化甚至穿孔,以及淚腺分泌減少。

⑤預防貧血的發生:維生素A參與體內鐵的轉運、吸收,所以臨床研究表明,維生素A缺乏與缺鐵性貧血是正相關的,維生素A充足的寶寶對鐵的利用率更高,貧血的發生率更低;而維生素A缺乏的寶寶更容易發生貧血,而貧血會對寶寶的智力和體能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