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焦慮?焦慮!焦慮……(這是一條可以聽的微信)

開篇的話

上個週末的快樂時光已經遠去,下個週末還隔著漫長的兩天……心理學家證實,週三是人們感覺負擔最重的時候,也是情緒的最低點。

每週三,生命君都會為你準備一段“減壓白噪音”,希望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嘈雜的辦公室裡,抑或擁堵的回家路上,幫你卸下一整天的壓力和疲憊。在這裡,安靜片刻,關照內心。

這次,請跟生命君一起,靜下心來感受“雲海裡,等風和你來約會”。

點上方聽一段音訊

春節長假過後,不少上班族患上了“假期綜合征”,面對工作提不起精神,失眠、煩悶、焦慮。

印度插畫師 Pranita Kocharekar 用一組名為《Is That You?》(這是你嗎?)的系列作品,以她自己的“焦慮症”為靈感,描繪出現實生活中你我都會面臨的種種焦慮,用俏皮的畫風表達出焦慮症患者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這裡面是否有你?

#1

當生病想要上網尋求原因時

各種恐怖的內容,會讓你越來越害怕

#2當夜晚聽到很細微的聲音時你會擔心地睡不著,生怕出現什麼危險

#3當翻閱新聞報紙時

你甚至會為不好的消息難過到流下眼淚

#4當別人說要整點給你打電話時

你分秒必爭地盯緊手機,生怕錯過來電

#5

無論你身在何處

你心裡都會裝著事情(例如:門是否鎖了)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支招,幫你趕走焦慮,讓你新的一年滿血復活。

受訪專家:

臺灣新光醫院營養師 吳文瑛

10招讓你新的一年不焦慮

1

養成一次搞定的習慣

發現問題再返工,往往得花比第一次多幾倍的功夫來調整,折騰得你心煩意亂。動手前想清楚,爭取一次就“搞定”,會有一種胸有成竹的灑脫自在。

2

先把任務分類

手頭事情一大堆時,不妨先按緊急、重要兩個標準進行分類。然後,優先做“緊急又重要”的事,快速完成“緊急不重要”的事;至於“不緊急不重要”的事,可千萬別耽誤太久。

3

提前完成多半任務

日本效率專家松本幸夫建議:把時間分成兩半,在前一半時間裡快馬加鞭,儘量完成一多半任務。接下來的時間,你會輕鬆很多。這叫“前半主義”法。

4

睡前給第二天“預熱”

如果事務繁雜,晚上睡覺前可以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提前歸納一下,做到心中有數,會讓你得心應手、不慌不亂。

5

上午用腦,下午動身體

不同時間適合做不同性質的事。建議上午用頭腦,比如整理資料、開會等,下午則動動身體,比如跑業務、見客戶,從而消除緊張心理。

6

用零碎時間做小事

等人、開會前這種瑣碎的時間,不妨做些小事,比如訂東西、寫便條等,不知不覺事情就少了。

7

果斷排除干擾

很少有人能從頭到尾、不受干擾地做完一件事。遇到“突發事件”,比如臨時任務等,除非十萬火急,最好堅持自己的節奏,忙完一件再做下一件事。

8

準備時間不能省

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往往“矯枉過正”,拿到任務就開始,結果找不到頭緒、手忙腳亂。其實,充分的準備能幫你找到最佳辦法,讓你有的放矢。

9

吃好睡好,增強抗壓性

如果把人的抗壓能力比作一個杯子,當壓力源源不斷注入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睡眠、動運習慣,能讓杯子的容量增大,心理學稱為“杯子理論”。

10

找到固定的傾訴物件

面對壓力和緊張等不良情緒,我們需要找個出口,定期清理。傾訴物件可以是知心朋友、家人、心理醫生等,甚至也可以對著小狗、大樹說一說。

焦慮時怎麼吃?

3種食物

抗焦慮

菊花茶

研究表明,經常喝菊花茶可有效舒緩神經,改善焦慮症狀。

優酪乳

研究發現,腸道與大腦相互影響。優酪乳在改變人體腸道菌群的同時,有助改善情緒。

石榴

人體缺鎂時,可表現為抑鬱、恐懼、情緒緊張、焦慮等,而吃含鎂豐富的石榴,恰恰可以調節體內電解質平衡,緩解焦慮。

4種食物

焦慮時別碰

高脂食物

霜淇淋、炸雞、薯條、漢堡等食物脂肪含量高,吃後容易讓人昏昏欲睡,更加提不起精神。若和含咖啡因的咖啡、奶茶一起吃,不但讓人覺得非常疲憊,還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高鹽分的調味食品

罐頭食品、香腸、火腿、熱狗、滷味、醃製品、鹹味堅果等高鹽分食物都容易讓身體的迴圈變差,造成代謝緩慢,精神疲憊。

太甜的食物

加糖巧克力、奶酥麵包、精製蛋糕及含糖飲料等含糖量高的甜食,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鎮靜情緒的作用,但因為含糖食物會快速被腸胃吸收,造成血糖急劇上升又下降,反而會讓精神更加不濟,也影響情緒的平穩。

咖啡因飲料

適量飲用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飲料可使精神變得愉快,也能舒緩緊張感;可是一旦過量,腎上腺素的分泌就會增加,反而會讓人容易煩躁,有壓力更大的感覺,同時也干擾睡眠。▲(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吉甯 任毅)

本期編輯:劉雲瑽 聲音/音訊製作: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