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風患者的康復鍛煉:同輪椅作鬥爭

文章導讀

中風患者經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出院後家庭康復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如做得好,可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最大限度恢復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

目的:恢復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是中風病人肢體康復的最好方法。主動鍛煉的患者,康復效果要明顯優於被動運動者。

有位70多歲中風偏癱老太太,出院回家後雇了個小保姆。小保姆貪玩,不怎麼管她。老太太想喝水了,就自己努力伸手到桌上去取;想排便了,也要努力去拿床邊的便盆……這樣過了半個多月,老太太想到院子裡曬曬太陽,就挪著身子下床。由於一邊身子使不上勁,小保姆又沒勁,挪得非常艱難。但幾經努力,老太太還是來到了院子裡。看到親手種的花草,老太太很高興。半年後,她的生活可以自理了。

與其相反,有位老幹部一住進病房,就不願自己翻身,老伴和女兒伺候左右。儘管醫生天天給他按摩、針灸加理療,但一直到出院,進步不大。出院後他更不願下床,至今生活在輪椅上。

當然,這不是說病人不需要照顧,而是強調照料病人的目的應是恢復自理生活能力。

臥姿:1-2小時變換一次

患者出院回到家,首先要進行家庭居室的佈置。室內應保證足夠的陽光、通風、溫度適中。患者居室一定要放兩張床,患者的床要大一些,這樣有利於翻身、起坐的訓練。床對於腦卒中患者很重要,因為患者首先是處於臥床期,這時就應開始進行康復治療了,為進一步的康復打基礎。

訓練時,首先是仰臥位,頭和前胸必須挺直。伸直胳膊,手心向上,然後屈腿,在髖關節下放一個軟墊。

患者翻過身來,變側臥位。不管患側位在下或健側位在下時,應經常變換,通常1-2個小時變換一次。

坐位:從後面扶著坐起

從臥位過渡到坐位時,家人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拉患者,這樣容易造成損傷。正確起坐訓練是,把患者的雙手和雙腿都屈起來,在家人的幫助下把身體翻過來,扶患者的腋下逐漸坐起。然後從後面扶著坐起來,而且一定要端坐,抬頭挺胸。

活動應從健側肢體開始,然後是患側肢體。從近端到遠端,各個方向都活動到,活動不能過猛,可間歇進行。這樣可促進血液迴圈,預防關節攣縮。

被動活動不是目的,應通過被動活動過渡到用健側手牽拉患側手進行活動,然後過渡到患者的主動活動。在進行坐、站、走功能訓練時,家屬要站在病人患側,行走時要儘量抬高患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