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情不佳 看悲劇電影能療傷

約會的時候,你倆會去看電影。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去看電影麼?看完電影出來,時而面帶笑容,時而淚流滿面,時而感慨唏噓,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從電影院出來的那一刻,我們的情緒已經與進門的時候大不相同了,心理感受也舒坦多了。

看悲傷電影,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是真的麼?

心理研究: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導,《傳播研究》雜誌刊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看悲傷的電影能讓人更快樂,原因是悲傷電影能讓觀眾想到自己和周圍的人,進而改善情緒。

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讓361名大學生參試者觀看愛情電影《贖罪》中的一個片段:一對戀人在二戰期間分離死亡的故事。觀看電影前後,參試者分別接受“生活快樂度”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電影越是讓參試者想到自己的親人,其幸福感增加幅度就越大。但是看電影過程中堅持認為“我的生活並不像電影主人公那麼糟糕”的參試者,並不會感到自己幸福感增加。

專家分析指出,悲劇電影通常以永恆愛情為主題,這會導致觀眾更多地觸景生情,想到自己的親人,感激頓生。人們似乎將悲劇電影看作自己真實生活中重要關係的一面鏡子。儘管悲劇電影更可能讓觀眾哭得稀裡嘩啦,觀眾依然非常喜歡。

在心理治療中,團體治療中有類似問題的夥伴共同的傾訴,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得個體不會覺得過於孤單孤立和無助,這也是悲傷治療悲傷的另一個表現。

看悲傷電影,為什麼不會更加悲傷?——看到更慘的,讓我們內心感受到“平衡”與“公平”

生活經不起比較,一旦你投入到電影院,開始一場短暫額又虛擬的人生旅程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不是最慘的!

悲劇電影“悲”的色彩遠超過普通人的平常人生,當你感受到別人(儘管只是電影中的任務)比你更加悲傷,你還有什麼理由暗自啜泣!當人通過比較感受到公平的時候,因為悲傷而感到的不公平被對沖抵消了,所以悲傷情緒也就不治自愈了。

比慘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它的心理基礎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會認識。在心理學中,就是人人所重視的“公平”!人們不僅物質上要追求平均,心理上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和人一起富,就希望大家一起窮。凡人遇到傷心之事,這時候有一個人對他或她說,我比你更慘,這樣心理也就平衡了,也不那麼傷心了。看悲傷電影,短暫的“更”悲傷,有利於疏導和發洩!

——發洩,疏導出去的痛苦,將會逐漸遠離我們!

當我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如果一直隱忍不說,不表達,才是最大的隱患。在想開和放下之前,短暫和可控的發洩,對情緒有很好的疏導作用,這一點恐怕很多女生運用起來是很遊刃有餘的。女孩子平常遇到挫折大哭一場,男生遇到問題出去踢一場球,或者自己打遊戲!都是已經被我們最為熟知的發洩方式!什麼樣的發洩方式比較好呢?

——讓身體有反應的發洩方式:比如哭泣,運動!

哭泣的治療作用

最新研究發現,眼淚甚至可以發送自我保護的信號。它會模糊人們的視線,防止自己對別人做出攻擊性行為;同時,又能顯示自己的脆弱,讓對方降低戒心和敵意,不會隨便做出傷害行為;進一步講,對方看到一張流著淚的臉,也會引發憐憫之情,進而不自覺地給予支持。

一個有趣的試驗:讓一組人看感人的電影,並收集他們因感動而流下的眼淚;讓另一組人切洋蔥,收集他們因辣眼而留下的淚水。結果發現,因感動而流下的“情感眼淚”中含兒茶酚胺成分,“反射眼淚”中則沒有。弗萊指出,兒茶酚胺是大腦在情緒壓力下釋放的一種化學物質,如果在體內積聚太多,就容易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哭泣緩解了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壓力,避免了不好的後果。

運動的療愈作用

運動能使身體產生一種被人們稱之為腓肽的激素,這種激素能愉悅神經,調節心理,讓人感覺到高興和滿足,把壓力和不愉快化作煙雲而遠離於個體,所以人們也把身體產生的腓肽激素稱之為“快樂因數”,和你談戀愛的時候釋放的激素是相同的哦~

當然,發洩方式還有很多,直接通過身體激素明顯反應出來的是這樣兩種,只不過前一種武器女生用的多些,後一種男生更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