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如何治療心血管病,護理是關鍵

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的作用很大,同時也離不開護理,比如飲食尤其關鍵,應以清淡為主,多吃新鮮蔬菜、瓜類和粗糧,少吃油膩及含脂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脂、內臟、肥肉、魚子、蛋黃及高脂奶粉等。

一、護理

1.飲食治療指導病人在去除病因,藥物治療的同時,改善飲食習慣。膽固醇控制在5.2mmol/L範圍內,主要以飲食來調節。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新鮮蔬菜、瓜類和粗糧,少吃油膩及含脂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脂、內臟、肥肉、魚子、蛋黃及高脂奶粉等,多吃有降血脂作用的洋蔥、大豆、綠豆、花生、生薑、玉米、芹菜、海帶、菠菜、棗等。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應控制在300mg以內,脂肪酸的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30%。因飽和脂肪酸(S)能升高血漿膽固醇,故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內,而多不飽和脂肪酸(P)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提倡進食P/S比值高而膽固醇含量少的食物。飲食勿過飽、過鹹,甜食也應少吃。飲食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多數仍須藥物干預。

2.合理應用免疫抑制劑由於免疫抑制劑是引起高脂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是防治高脂血症的重要措施。腎移植受者撤除腎上腺皮質激素,繼續應用CsA、硫唑嘌呤,可使血漿總膽固醇、LDL-C分別下降17%、16%,而HDL-C也下降18%。

3.降脂藥物根據美國NCEP建議,作為首選的降膽固醇藥物有三類: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纖維酸衍生物、尼克酸。纖維酸衍生物主要應用于血漿甘油三酯特別高的患者,抗氧化劑只用於不能耐受其它降膽固醇藥物者。應用上述藥物時應考慮到與免疫抑制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4.健康教育鍛煉對循環系統功能和調節血脂有著重要作用。對於血脂不太高的人,各種活動可以不受限制,但對於有器官受累者,特別是心臟供血不足而症狀明顯者應控制活動,經藥物治療,病情好轉後再逐漸增加活動量,以防不測。

還應對病人宣教注意藥物、飲食、鍛煉三結合的方針。特別是長期腦力勞動、工作壓力大者,其他還有急躁、超重、或攝入高血脂誘發元素(鉛、鈷、鎘)者等,所以治療高脂血症的同時,應減少高血脂的誘因。

二、魚油治療

2009年08月06日美國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富含歐米加-3脂肪酸的魚油不僅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對某些心血管疾病起到治療作用。美國新奧爾良奧茨納診所的研究人員在8月刊《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上報告說,根據對近4萬人的研究結果,魚油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可用來治療心房纖維顫動、心臟病發作、動脈硬化症及心衰等。研究人員建議,普通人每天應攝入500毫克的歐米加-3脂肪酸,而心臟病患者每天攝入量應為800毫克至1000毫克。

三、心血管疾病中醫治療

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病研究獲得多方面進展,如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益氣活血或益氣養陰活血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功能不全、益氣通脈溫陽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益氣養陽透毒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理氣活血預防冠心病介入性治療後再狹窄等,皆顯示有肯定效果。儘管其針對某個病理環節的作用強度不如化學合成藥物,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統的許多疾病方面,也顯示有一定的優勢。如何充分利用中西醫兩種醫學防治心血管病的優勢,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是現代中醫臨床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脂質排泄法如茵陳可通過利膽作用促進膽固醇排泄。

(1)抑制脂質吸收:如何首烏、決明子等可增加腸蠕動,抑制脂肪和膽固醇吸收。

(2)抑制脂質在體內合成:如山楂、何首烏、大黃、決明子等可抑制3-輕基-3-甲基戊二酞輔酶A還原酶,從而抑制膽固醇合成。

(3)促進脂質轉運和清除;如人參、蒲黃、月見草、何首烏等可升高HDL-C,降低LDL-C。在辨證理論指導下,正確應用上述藥物,可提高臨床的調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