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野外求生技巧大全,這些知識務必要清楚

很多人有到野外去生活的想法,或者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人們有時候不得不要在野外生存,因此懂得一些野外生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一、判定方向

軍人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制式器材的情況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陽判定方位非常簡單

可以用一根標杆(直杆),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杆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鐘後,當標杆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就是東西方向。與AB連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若在北半球,則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反之則是北方。

利用指針式手錶對太陽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錶水準放置將時針指示的(24小時制)時間數減半後的位置朝向太陽,錶盤上12點時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時間是16時,則手錶8時的刻度指向太陽,12時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二、穿越複雜地形

在山地行進,為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要力求走梁不走溝,走縱不走橫。

行進時,能大步走就不小步走。這樣幾十公里下來,可以少許多步。疲勞時,應用放鬆的慢步來休息,而不停下來。攀登岩石時,應對岩石進行細緻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品質和風化程度,確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線。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點固定”法,即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後再移動剩餘的一腳或一手,使身體重心上移。手腳要很好地配合,避免兩點同時移動,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攀登時,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著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過大過快。坡度大於30度時,一般採取“之”字形攀登路線。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著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在行進中不小心滑倒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但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儘量上移,以減低滑行的速度。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為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三、採捕食物

野外生存獲取食物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獵捕野生動物,另一種是採集野生植物。

獵捕野生動物首先要知道動物的棲息地,掌握動物的生活規律,然後再採取壓捕、套獵、捕獸卡以及射殺等方法進行獵捕。這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後才能真正掌握。下面僅簡單介紹一下可食用昆蟲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種類、食用方法。

世界上人們在食用的昆蟲有蝸牛、蚯蚓、螞蟻、知了、蟋蟀、蝴蝶、蝗蟲子、蚱猛、湖蠅、蜘蛛、螳螂等。人們對吃昆蟲雖然不習慣,甚至感到厭惡,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維持生命,保持戰鬥力,繼而完成任務,不防一試。但是應注意,一事實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蟲體內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導致中毒或得病。

常見的可食昆蟲有,蝗蟲;浸醬油烤著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後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乾炸後可食:蟬:生吃或乾炸,幼蟲也可食;蜈蚣:乾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蟲可生食或烤;螞蟻: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腳烤食;白蟻: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蟲:烤食。

四、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會“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溫下(零下5度)也會感到冷,那麼怎樣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時,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並不發熱,它只是有效地將體溫流失減低,下面的條件會幫助你睡得更暖些。

五、常備急救箱

在野外,沒有人能夠預料發生什麼事情。一個急救箱可以延長你的生命,務必隨身攜帶。

六、找水、收集水

1.飲用凹地積水處的水時,必須做到先消毒、沉澱後煮沸飲用。

2.收集雨水:在地上挖個洞,鋪上一層塑膠,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3.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可以找到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