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身體小毛病一堆是飲食不對!做對 3 件事,無病一身輕!

是否經常出現一些小症狀,也許是倦怠、頭痛、胃痛,或是皮膚癢、全身酸痛、焦慮、沮喪?做了健康檢查、甚至遊走各科門診也查不出原因?注意!這些症狀可能是「食物不耐」在作祟!研究指出,全球至少45%人口深受食物不耐影響,還好,只要做對三件事,就可早日擺脫食物不耐、無病一身輕!

有別於急性過敏,飲食不對(Intolerance)意指必須大量而且長期食用某種食物之後,才慢慢產生無法耐受的反應,並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症狀。許多因素也會加重或是誘發食物不耐的情形,像是酗酒、抗生素、消炎藥或食品添加物等均會破壞腸道黏膜的屏障,造成食物大分子、毒素、過敏原進入淋巴液及血液中,產生一連串食物不耐症狀。

要改善食物不耐,只要做對三件事:

(1)揪出食物過敏原

(2)採行食物輪替法

(3)搭配營養醫學處方,就可早日擺脫慢性食物不耐、無病一身輕!

揪出食物過敏原

我們人體的免疫抗體有五種免疫球蛋白,過敏反應牽涉到的是IgE的運作,而食物不耐則是由IgG來反應,為了要揪出食物過敏原,除了檢驗專一IgE抗體外,一定也要接受慢性IgG4食物不耐過敏原檢測。

採行食物輪替法

找出食物過敏原後,必須依照檢驗結果中的不耐嚴重度來採行食物輪替法。原則上,重度不耐的項目禁食三個月、中度不耐的項目禁食兩個月,之後再逐漸少量進食並觀察看看。當然,如無特殊必要,能夠不再吃重度不耐的食物更好。無論如何,甜點、飲料、咖啡、酒精則應避免。

搭配營養醫學處方

採行營養醫學療法與生活調理雙軌並行,並持之以恆,將可大幅減少食物不耐發作的概率。建議補充機能性益生菌、植物酵素、維生素B群等等,並且多吃天然的食物,少吃人工色素、冰品、過甜食物、含防腐劑的罐頭和果汁等加工食品,煙熏燒烤類的食物也儘量不要碰。此外,由於便秘會增加腸內毒素及壞菌滲入體內機會,加重過敏體質的負擔,因此也要促進每日排便順暢。

一般找出不耐食物後,只要停止數周甚至數個月後,其症狀就會逐漸消失。再度接觸時,務必採行食物輪替法來享用,切忌一次大量或是每日食用,如此又會造成免疫反應的啟動,勢必導致自身的不適症狀又死灰復燃,尤其是小朋友因為免疫細胞很活躍,非常容易因為再次接觸到不耐食物而造成症狀反復,需要家長特別加以留意。

風味美食:喜歡健康知識,喜歡流覽國外健康資訊網頁、吸收新知識,希望幫助更多人建立健康意識,無論飲食、減重、抗老都能遵循正確的方式,扭轉「健康的東西都很難吃」、「瘦身就要節食、不吃澱粉」等刻板印象,聰明享受健康的美好生活。如果你想要瞭解更多健康食療與養生方法,就點擊右上方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