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土鼈蟲的功效與作用 土鼈蟲的治病配方

導語:土鼈蟲是一味中藥,為鱉蠊科昆蟲地鱉或冀地鱉的雌蟲乾燥體。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之功效,並且有溶栓機制。

土鼈蟲的功效:

破瘀血,續筋骨。用於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症瘕痞塊。

土鼈蟲的藥理作用:

1、抗凝血作用:土鼈蟲水提物灌胃, 均明顯延長大鼠出血時間和複鈣時間, 顯著地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率, 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 但對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均無影響.

2、調脂作用:土鼈蟲水煎液灌胃, 可明顯升高實驗性高脂血症鵪鶉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甾醇與總膽甾醇的比值(HDL-C/TC), 增加卵磷脂膽甾醇醯基轉移酶(LCAT)活性, 並有一定的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作用.

土鼈蟲的治病配方:

1、治折傷,接骨:

土鼈焙存性,為末,每服10~15克。(《醫方摘要》)

蚵蚾(蟲)30克(隔紙,砂鍋內焙乾),自然銅100克(火煆醋淬七次)。為末。每冀地鱉服10克,溫酒調下。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袖珍方》)

2、治小兒夜啼如腹痛:蟅蟲(熬令煙盡)、芍藥(炙)、川芎(熬)各等分。上三味搗末,服如(一)刀圭,日三,以乳服之。(《外台》引《古今錄驗》)

3、治五淋:蟅蟲五分(熬,一作虻蟲),斑貓二分(去翅、足,熬),地膽二分(去足,熬),豬苓三分。上四味,搗篩為散。每服四分,日進三服,夜二服。但少腹有熱者,去豬苓。服藥二月後,以器盛小便,當有所下。肉淋者下碎肉;血淋者下如繩,若如肉膿;氣淋者如羹上肥;石淋者下石或下砂。劇者十日即愈。禁食羹豬肉、生魚、蔥、鹽、醋。以小麥汁服之良。(《外台》引《范汪方》)

4、治小兒臍赤腫或膿血清水出者:幹蚵蚾火煆為灰,研末,敷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5、治瘺瘡腫:幹地鱉末、麝香各研少許。上二味,研勻。幹摻或貼,隨幹濕治之。(《聖濟總錄》)

6、治瘋狗咬傷:土鼈蟲七個(去足,炒),生大黃15克,桃仁七粒(去皮,尖)。白蜜15克,黃酒一碗,煎至七分服。(《吉林中草藥》)

7、治瘰鬁:鮮地鱉蟲、陳瓦花(在屋上隔年者佳,瓦上煆存性)。同搗爛。用膏藥貼上,未潰即消,已潰即斂。(《中醫雜誌》)

8、治五勞虛極羸瘦腹滿 不能飲食食傷 憂傷飲傷 房室傷饑傷 勞傷經絡榮衛氣傷 內有幹血肌膚甲錯 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十分(蒸)黃芩100克 甘草150克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芍藥200克 幹地黃500克幹漆50克 虻蟲—升水蛭百枚 蠐螬一升蟅蟲半升.上十二味 末之煉蜜和丸 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金匱要略》大黃蟅蟲丸)

9、治產婦腹痛腹中有幹血著臍下 亦主經水不利:大黃150克 桃仁二十枚 蟅蟲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 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 煎一丸取八合 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金匱要略》下瘀血湯)

10、治血鼓 腹皮上有青筋:桃仁40克 大黃2.5克 蟅蟲三個 甘遂2.5克(為末沖服 或八分).水煎服.與膈下逐瘀湯輪流服之.(《醫林改錯》古下瘀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