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盜汗的原因及治療,這些方法一定要明白

當出現盜汗的時候,說明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只是問題還不算嚴重,所以沒有其他明顯症狀,但這時候必須要及時治療了,在這之前需要找到根本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一、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二、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三、治療盜汗的民間偏方

據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九卷記載“細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風寒熱,有解肌

發汗,除口幹舌焦,頭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熱之良藥。”據中醫理論及民間使用證明:盜汗屬熱症,用膏都石膏枕,以寒克熱,可有效地控制盜汗症狀,從而起到了“內病外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