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要知道最基本的體溫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體處於低體溫時,血液迴圈不良,身體的代謝機能低落,內臟運作遲緩,身體理所當然會覺得疲勞。免疫力因此低落,於是身體容易生病。

低體溫的人只要能夠讓身體溫暖起來,自然就可以改善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就我個人行醫的實際經驗來看,慢性疲勞綜合征或各種疾病所產生的疲勞倦怠感、失眠、肩膀僵硬、頭痛、腰痛等症狀,當身體變暖之後,都能獲得改善。

以慢性疲勞綜合征來說,它讓人產生強烈倦怠感,且病情原因不明,沒有對應的療法,為人們生活帶來困擾。其實,如果能夠利用熱水袋為身體加熱,病情改善程度相當驚人。盡可能讓身體維持起床時腋溫36.5℃左右。

自行診斷低體溫真的很簡單:

對低體溫有自覺的人並不多,至於我對低體溫的定義則是“無關個人感覺,除了頭與臉部,身體其他部位的體表溫度比腋下溫度低,即為低體溫”。

如何自行檢驗是否為低體溫呢?其實很簡單。對於前來就診的人,我會先將熱水袋放在患者的大腿上,如果覺著“很舒服”,那就是低體溫了。另外,使用自己的手掌也是相當簡單的檢驗方式。“手掌檢驗體溫法”的方法,是利用自己的手掌,分別測量腹部、大腿根處、臀部與手臂外側等4個部位的溫度。

首先,將手掌放在接近內臟溫度的胳肢窩下方,先感覺溫度,感覺到溫度之後,將手掌貼在腹部,檢查兩者的溫度差。其次,再次將手掌放在胳肢窩感受溫度,隨後再依此為標準去感應大腿根部的溫度。臀部與兩隻上手臂也是依照同樣的方法,依胳肢窩溫度來作檢查。這4個部位只要有一處溫度低於胳肢窩,就屬於低體溫了。

一旦變成低體溫就很難恢復:

變成低體溫的原因與自律神經失去平衡的過程相同,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用餐與入浴時間太短——這種繁忙的生活,或者完全相反的過於鬆散的生活,都是造成低體溫的原因。

現代生活冷藏設備發達,喝冷飲的機會相當多。物品放在冰箱裡大約是 4℃,與體溫相差30℃以上。喝下大約一杯200毫升的冷飲會怎樣?內臟溫度會隨之下降,要恢復原有溫度的話,需要6千卡以上的熱量(1卡熱量是讓1毫升水的溫度上升1度所需要的熱量)。
夏天的服裝使許多肌膚暴露在外也是個問題,熱能會從身體往外散。往往身處夏季,核心體溫卻比冬季時低。更可怕的是人體一旦變成低體溫,便無法立即恢復原有的狀態。

如果在夏天時體溫下降,身體在某種程度內還承受得住,但時間一久,不但疲勞長期累積,當外部氣溫也開始下降時,身體將更加無法忍受秋冬時的寒冷之苦。年紀大了,不少人就會百病叢生。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話就上滑關注小編吧!朋友們有什麼看法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