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如何治療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因為免疫功能異常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出現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對於治療建議患者在急性出血,建議住院治療為主,避免晚上減少活動。

1、一般治療 在急性出血期間以住院治療為宜,儘量減少活動,避免外傷,明顯出血時應室床休息。應積極預防及控制感染,避免服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2、糖皮質激素 其主要藥理作用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體產生,抑制單核—巨食細胞系統破壞有抗體吸附的血小板,常用潑尼松、劑量為每日1.5—2mg/kg,分300次口服,出血嚴重者可用衝擊療法:地塞米松每日0.5—2mg/kg,或甲基潑尼松龍每日20—30mg/kg,靜脈滴注,連用3天。症狀緩解後改服潑尼松,用藥至血小板數回升至接近正常水準即可逐漸減量,療程一般不超過4周。停藥後如有復發,可再用潑尼松治療。

3、大劑量靜脈丙種球蛋白 其主要作用是:①封閉巨噬細胞受體,抑制巨噬細胞對血小板的結合與吞噬,從而干擾單核—巨噬細胞受體,抑制巨噬細胞對血小板的結合與吞噬,從而干擾單核—巨實細胞吞噬血小板的作用。②在血小板上形成保護膜抑制血漿中的IgG或免疫複合物與血小板結合,從而使血小板避免被吞噬細胞所破壞。③抑制自身免疫反應,使抗血小板抗體減少,單獨應用大劑量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的升血小板效果與激素相似,常用劑量為每日0.4g/kg,連續5天靜脈滴注,或每次1g/kg靜脈滴注,必要時次日可再用1次,以後每3—4周1次,副作用少,偶有過敏反應。

4、血小板輸注 因患兒血循環中含有大量抗血小板抗體,輸入血小板很快被破壞,故通常不主張輸血小板,只有在發生露內出血或急性內臟大出血、危及生命時才輸注血小板,並需同時予以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少輸入血小板破壞。

5、抗—D免疫球蛋白又稱抗Rh球蛋白,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作用是封閉網狀內皮細胞的Fc受體。其升高血小板作用較激素和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慢,但持續時間長,常用劑量為每日25—50μg/kg,靜脈注射,連用5天為1療程。主要副作用是輕度溶血性輸血反應和Coombs試驗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