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皇室米飯工藝的寶寶美食-補血健脾紅麯飯

皇室米飯的製作工藝源于唐玄宗,據傳楊貴妃為了給唐玄宗做出美味的蛋炒飯,徵集做出精品米飯的工藝,於是當時的幾位禦廚採用了:泉水浸泡,大火煮沸,青石壓頂,紫檀木攪動,果木炭小火燜熟。

基於皇室米飯工藝,在保障米飯營養的前提下,給大家推薦一道皇室飯譜:

補血健脾紅麯飯

原料:

粳米2杯(320g)、紅麯米(20g)

炊具:

美的IH電飯煲(重點提一下,家裡之前一直用東芝的電飯煲,是朋友從日本帶回來的,用了5、6年,一直到去年壞了就換成這個美的IH電飯煲了,就是看中它的皇室米飯工藝設計和方便、營養性。)

做法:

1. 粳米洗淨,冷水浸泡30分鐘。

2.紅麯米稍用水沖(紅麯米是熟糯米飯接種發酵而成),不宜淘洗。

3. 將粳米、紅麯米放入電飯煲內,加涼水。米與水的比例1:1.5。

4.按下功能鍵,設定時間30分鐘即可。

5.烹飪完成後,斷電,再燜10分鐘,開蓋將米飯拌勻即可。

【營養提示】

粳米有補脾、和胃、清肺的功能,紅麯又名丹麯,色紅如胭,消食活血,健脾燥胃,主治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紅麯含有“γ氨基丁酸”,即腦白金的成分。粳米加紅麯燜飯香氣濃郁,色如桃花,入口滑甘。適宜貧血、產婦、嬰幼兒、老人食用。

【歷史出處】

《初學記》卷二十六器物部飯第十二載:“西旅,東牆王粲《七釋》曰:西旅遊梁,禦宿素粲,瓜州紅麴,參糅相半。軟滑膏潤,入口流散”。以後的宋《苕溪漁隱叢話》元朱丹溪《丹溪拾遺》、《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有有關紅麴入食的記載。

王粲(177——217)東漢末文學家,先投劉表門下做幕府,後任曹魏侍中。王粲受過漢末離亂之苦,投奔曹操後,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地位發生了變 化。他多視曹操為知己,曹操對他也委以重用。仕途得意,官運亨通,是唯一晉封的侯者,成為建安七子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人。他追隨曹操多年,深諳紅麯飯的養生 之道在曹魏宮廷的應用。明代李時珍對紅麯的評價是∶“人之水谷入於胃,受中焦濕熱薰蒸,遊溢精氣,日化為紅,散佈臟腑經絡,是為營血,此造化自然之微妙 也。造紅麴者,以白米飯受濕熱鬱蒸變而為紅,即成真色,久亦不渝,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故紅麴有治脾胃營血之功,得同氣相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