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5種不良吃飯方式易致命 孰不知最後一種你每天都在做

生活中吃飯是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項目,每天定時定量就餐不但能給人體提供所需的能量還能提供各種營養。而就餐的方式不對的話不僅不能提供營養還影響身體健康,有的人會暴飲暴食、挑食、酗酒更有的人會吃滾燙的食物,其實這都是嚴重危害身體的不良生活方式。這些不良的就餐方式會帶來哪些危害呢?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 吃得過飽

暴飲暴食後會出現頭暈腦脹、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嚴重的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甚至胃出血;大魚大肉、大量飲酒會使肝膽超負荷運轉,肝細胞加快代謝速度,膽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損害,誘發膽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會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誘發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發現,暴飲暴食後2小時,發生心臟病的危險幾率增加4倍。發生腹瀉時,老年人因大量丟失體液,全身血循環量減少,血液濃縮粘稠,流動緩慢,而引發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中斷,腦梗塞形成。一旦出現上述不良後果,也不必驚慌失措,症狀重者應及時就醫,進行正確處理,以防延誤。

第二 蔬果吃得少

蔬菜是身體正常發育和維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蔬菜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礦物質,特別是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人們讚譽蔬菜是“維生素的倉庫”。

不吃蔬菜首先就是對身體健康不利,科學理論上每天吃一定量的蔬菜,有助於補充維生素,促進新陳代謝。

不吃蔬菜就會缺乏營養物質,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感冒,便秘等等各種疾病

1、不吃蔬菜,纖維素攝取不足,對腸壁的刺激性小,致使腸肌蠕動減弱,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經常發生便秘

2、與每天不吃蔬菜和水果的人相比,每天吃5份或更多蔬菜和水果的人,其患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可降低12%。

3、會缺乏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植物纖維素,因此長期不吃蔬菜,對身體的生長、發育是不利的。

4、不吃蔬菜影響免疫力。

第三 吃得過快

口腔的咀嚼絕非沒有意義,唾液的充分攪拌能夠滅活不少有毒有害物質。如果放棄了這一步,勢必會增加致癌物質作用的危險。而且,精白細軟的飲食本身,就不能供應促進致癌物排出的膳食纖維,也不能供應預防癌症所必需的抗氧化成分。常此以往,癌症風險當然會比其他人增大。

第四 吃滾燙的食物

吃滾燙的食物特別容易破壞人的食道和胃部器官。吃起吃太燙的食物很容易破壞胃的保護膜,從而導致還上不可治癒的疾病。吃太燙的食物容易引發舌根細胞變異,而食道黏膜被燙傷後會脫落,陀螺之後就沒有保護,容易患上食道癌。所以為了避免對口腔、食道黏膜的燙傷,減少食管炎、急性胃炎、食管癌的發生,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吃過熱、過燙的食物等。

第五 飲酒過多

超量從保健方面講,適量飲酒能興奮神經,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有提神醒腦、舒筋活血的生理功能,可以鬆弛血管,改善血液迴圈,提高人體免疫力,增進食欲,有利於睡眠。但是飲酒過多或長期酗酒的話會引起營養不良和吸收障礙,均能影響骨質形成和骨礦質化減少,日久可導致骨質疏鬆症。

長期飲酒的人,除週期性酒精中毒,損害腦神經之外,還有慢性蓄積,引起肝臟腫大,代謝障礙,中間代謝產物—丙酮酸等在血液中堆積,特別易造成維生素B1缺乏,因而可導致腦神經組織的損害,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綜合征:精神異常、智力低下、記憶力減退、手指鼻不准、走路不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