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沒時間健身的上班一族,只要每天堅持做這件事,效果不比健身差~

如今天氣轉暖雨後春筍,騎行又一次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作為一種更環保、更經濟健康的出行方式,騎行成了很多人短距離外出代步的首選。

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十分適合大家進行戶外騎行。在更多朋友加入騎行行列之時,我們來聊一聊騎行,到底怎麼騎才能更舒服自在,更健康甩肉。

座椅位置過高,導致的結果就是騎行中蹬踏不到的地方都要通過伸腳踝來完成(類似踮腳尖),腿完全處於緊繃狀態,使得膝關節的張力太大。當然,這種情況在共用單車身上並不常見,更常見的問題在於座椅位置過低。

這導致的最直觀現象,就是你很快感到疲勞。座椅太低,使得騎行者腿部肌肉群的優勢完全被限制,無法完成一個有效的踩踏動作,整個運動行程中股二頭肌和膕繩肌(可以簡單理解為大腿後側)參與過多。尤其對於柔韌性不好或平時很少鍛煉的人來說,簡單幾公里的騎行後,大腿後側就可能會酸痛好久。簡單來說,就是座椅太低導致你的腿沒法伸開,然後你感覺很費力,速度也上不去,最後腿部很快疲勞。

正確的姿勢在騎行中會帶給你這樣的感覺:

腿部可以充分舒展開來,能夠流暢自然地發力;騎行期間,大腿正面和背面的肌肉群(股二頭、股四頭等)在騎行中各司其職,身體可以很自然的掌握平衡,不用特意扭動腰部;單腿可以不費力地站在地上,不用過多調整動作。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我在健身房上單車課不是更好,為什麼要戶外騎行呢?」儘管表面看上去,這兩種運動方式十分相似,但實際上區別還是很大的。

首先,戶外騎行不用占你的運動時間,在增加了運動量和熱量消耗的同時,還兼顧了代步的功能。畢竟室內單車是固定器械,騎行當中不用考慮平衡問題,所以參與的肌肉群往往也比較單一。而在真實的戶外騎行中,你除了腿部蹬踏發力外,腰腹核心區也在受力,它們在控制著平衡掌握著方向,這一點騎動感單車是做不到的。

一個 60 公斤的成人,在普通路況以 12 - 13.9 公里/小時(上下班輕鬆騎)的速度騎行時,每 60 分鐘就可以消耗大約 480 千卡,相當於消耗兩個漢堡的熱量,當然如果騎得更快,消耗還會更多。

對於經常騎行的人群,騎行運動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心臟健康,降低患冠心病的風險,同時還可以提高協調能力。拋開霧霾天等不良因素,對於健康人群來說,以正確的方式騎行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