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這樣鍛煉是在“找病”!一天有這兩個“最佳鍛煉時間” !

“管住嘴、邁開腿”是眾所周知的養生準則,少吃一點容易理解,學會鍛煉中的門道則比較複雜。


晨起鍛煉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高,容易惹上心梗、卒中;晚上鍛煉損傷陽氣,堪比慢性自殺……關於鍛煉的傳聞源源不斷,到底哪個有科學依據?

早上鍛煉

太陽初升後


太陽升起前摸黑鍛煉,光線不明,氣溫也比較低,在這樣的環境中鍛煉容易摔倒或受涼,體質較弱的人可能誘發感冒、心絞痛、心肌梗死或是腦卒中(中風)等疾病。

晨練應在太陽初升後,並注意保暖。晨練的時間應該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為最佳,多注意進行一些協調性和柔韌性的運動,像慢走、做操等。

忌空腹鍛煉

清晨空腹時血糖濃度低,再加上運動,人會覺得頭暈乏力,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情況。若繼續運動,可能會造成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避免空腹運動。

空腹運動還會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導致猝死。

建議清晨鍛煉前,先喝一杯蜂蜜水或吃香蕉、餅乾等易消化的食品。

若在運動中感到頭暈,應慢慢停止動作,平穩心跳後,喝一點含糖飲料或吃能量棒類食品。

晚上鍛煉

飯後半小時至21點


現代人幾乎一整天久坐不動,如果晚上再不鍛煉,體質只能越來越差。

飯後立刻下樓“消化食”很傷身,晚上鍛煉最好在晚餐結束半小時後再開始,以免影響消化吸收;一練就到深夜也不健康,21點之前就該結束,以免影響睡眠。

如果身體不適,或者過度疲勞困倦,就不要勉強自己鍛煉。

記牢“飯後鍛煉時間表”

飯後半小時,體內血糖開始上升,此時可進行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

飯後1小時可進行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等;

飯後1.5~2小時,可進行常規的大強度體育鍛煉。

4個鍛煉錯誤最傷身


1、不做拉伸

運動前後都要拉伸,特別是運動後,否則容易加重關節和肌肉疲勞,久而久之形成運動損傷。

拉伸練習時間至少要保證10分鐘,或者約為運動持續時間的1/3。

2、動作不準確

常聽說的“跑步傷膝”就是動作不標準造成的,只要動作標準、運動負荷合理,運動傷害都是可以避免的。

3、不循序漸進

平時不經常運動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從較低強度(微微出汗)、短時間(約10分鐘)、長間隔(每週運動2~3天)開始,逐步提高強度。

4、不長期堅持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達到鍛煉效果,要根據自己的體質、運動能力等,確立一個能實現的鍛煉目標,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