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冬季洗澡有講究 四個竅門

洗澡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可你真的會洗澡嗎?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多久洗一次澡,水溫多少合適呢?冬天洗澡有下面四大講究,一起來看看吧!

1、冬天洗澡 要先熱熱身

和吃東西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喝完冰水馬上喝熱水,牙口受到強烈的刺激就會不舒服。如果從寒冷的環境進入溫暖環境,馬上就用熱水洗手、洗臉,就會刺激皮膚容易造成和加重皮膚破潰。此時,就更不能急著洗澡,應該等身體適應溫暖環境之後,再洗頭洗澡。

2、冬天洗澡 注意控制水溫

冬天洗個熱乎乎的澡,能讓身體暖起來,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水溫是越高越好。其實,洗澡水溫應與體溫接近,即37℃-40℃為宜。水溫過高,會因體內能量消耗過大,反而造成疲勞。水溫過高還會使全身表皮毛細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同時,太熱的水會把皮膚表面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膚表面的保護性菌落洗掉,容易傷害角質層,引起和加重瘙癢、乾燥等症狀。

3、冬天洗澡 有先後順序

冬天洗澡不僅要遵循先洗臉再洗身最後洗頭的順序,洗身的時候還應該從腳開始洗。因為低溫讓血管處於收縮狀態,溫熱的水突然從頭而至,會引起頭部及全身皮膚血管驟然擴張,導致心、腦等重要臟器急劇缺血,頭暈和胸悶等種種不適。先用熱水衝衝腳,待腳部溫暖後,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讓身體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4、冬天洗澡 不宜太過頻繁

冬季人體分泌的皮脂及汗液減少,皮脂膜明顯減少,水分丟失明顯。如果這時再經常洗澡,就容易破壞角質層,導致表皮受損,引起皮膚乾燥、鬆弛,甚至有幹皮症、瘙癢症出現。除了油脂分泌旺盛的油性皮膚人群可以選擇每天洗澡外,中性膚質人群的洗澡頻率應控制在2-3天一次,而本身皮膚乾燥、缺水的幹性膚質人群,3-5天洗一次澡則比較合適。


↑點擊去參與測試 拜拜粗腰肥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