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腦癱會有怎樣的症狀?

嬰兒的腦部發育一直都是很多家長關心的,有部分嬰兒的腦癱其實是可以通過及時治療來緩解或者根治的。引起嬰兒腦癱的原因是有很多種的,比如感染、外傷、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等等,嬰兒腦癱會導致嬰兒的行為是異常的,比如身體發軟、肌張力地下、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等等。對於嬰兒的一些異常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的發現進行糾正,如果糾正無效就要及時就醫檢查,看是否出現什麼疾病,再進行治療。

嬰兒腦癱是指新生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嬰兒腦癱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

症狀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 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4、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元、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 就可見到。

5、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6、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7、大約有30%小兒腦癱小兒在生後3個月以內有類似嚴重“腸絞痛”的表現,突然發生劇烈的哭叫。過度激惹,持續哭鬧、入睡困難,有些家長甚至反映“孩子整夜哭個不停”。

嬰兒腦癱先兆症狀

1.異常姿勢:通常在出生3個月後出現明顯症狀,表現為持續性握拳(即握拳動作長期存在,手部不能張開)、持握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前旋狀姿勢及畫圈步態等。

2.嬰兒長期出現流涎現象、吸食力量較弱,並伴有體重長時間不增長。這些可能是由於肌張力低下造成的,應特別注意。

3.自主運動減少:嬰兒不會經常伸手、踢腿,不會自行試圖抓摸新鮮的東西,也不會左右擺動腦袋看周圍事物,而是較長時間保持某一較為固定姿勢,顯得異常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