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電腦輻射屬於職業危害嗎?

96.4%的人認為勞動者保護得與時俱進 91.7%的人認為電腦輻射應列入職業危害 89.1%的人認為單位有必要為員工提供輻射補償

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上班的張藝是程式師,每天都要在電腦前待上10個小時以上。“最糟糕的是眼睛受不了,”張藝告訴筆者,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只戴200度的近視眼鏡,工作兩年,驗了三次視力,眼鏡度數也增加了175度。

與張藝有相似遭遇的小楊,是一家行業報網站的編輯,每天面對電腦7小時,“而且還不是液晶顯示幕”。困擾她的是結膜炎,常常感到眼睛乾癢、疼痛,只能用幾滴眼藥水草草打發。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網路調查,這項有8595人參與的調查顯示,每天在電腦前工作6小時以上的人占68.4%,其中33.4%的人在9小時以上。

調查中,84.7%的人表示“非常關心”或“關心”電腦輻射給自己帶來的危害,87.7%的人確認自己所在單位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減少電腦輻射。

筆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女性的防範意識明顯高於男性。男性借助專用設備防輻射的情況很少,女性防起輻射來則各有招數。

程同學是湖南某大學的研一學生,她今年參加省裡高考閱卷時,戴著一張孫悟空造型的面具,格外引人注目。“輻射容易使皮膚變粗,還長痘痘和色斑,戴張面具就像給臉穿了一件衣服呀”,她詼諧地說。閱卷室裡,有的女同學搬來仙人掌放在顯示幕前,還有的擺放一碗自來水,“聽說這些都是防輻射的有效辦法”。

筆者還從一家公司瞭解到,這家公司的8個女財會人員,去年有三個要求暫時調換崗位,給出的理由都是:我是孕婦,電腦輻射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

女職工是否有權要求,在懷孕期間調離與電腦頻繁接觸的崗位呢?勞動保護法專家王蘭勝認為,《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中沒有相關規定,因為這部法規是1988年9月1日施行的,當時電腦從業這種新興的勞動形式並未大量出現,目前只能是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解決。

調查中,96.4%的人認為,目前對勞動者的保護措施和相關規定,在包括電腦輻射等在內的很多人們關注的領域都是空白,沒有跟上科技發展的速度。

本次調查中,91.7%的人認為電腦輻射應該列入職業危害,89.1%的人認為單位有必要為員工提供輻射補償。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職業衛生所副所長孫慶雲表示,電腦輻射的確會影響人的視力、坐姿等,但這種危害是輕微的,它可以算作職業危害,但還不至於嚴重到需要納入職業病目錄——只有被列入該目錄的職業危害,才能獲得國家提供的補償。

孫慶雲說,只要電腦是合格產品,其電磁輻射強度就會被控制在國家安全標準之內,不會構成對身體的損傷。至於孕婦是否受輻射影響,目前尚沒有任何確鑿的研究資料,如果產品合格,恐慌是完全沒必要的。他建議,要想有效降低輻射,首先要從產品本身著手,選購合格優質的產品,比如液晶屏的輻射強度比臺式顯示幕就低很多。另外,儘量減少和電腦接觸的時間。

王蘭勝律師是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會員,他告訴筆者,現有的《職業病防治法》中有關於電磁輻射的內容,但它指的是化工企業等重工業領域的輻射,不是指電腦輻射,電腦輻射是相對很弱的危害。

王蘭勝認為,對於電腦輻射帶來的危害,單位可以採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如限定員工每天接觸電腦的時間,創設空氣流通的工作環境,設立休息區等等,但要求國家或單位發放補貼是不太可能的。一方面,這會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這對其他行業來說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