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腦溢血病人護理方法有哪些?

腦溢血也被稱為腦出血,是人體大腦血管疾病,出現腦出血對人體的健康危害非常大,而且還會容易危及到患者生命,出現腦出血需要及時治療,在治療期間護理是比較重要的,一般情況下出現腦溢血平時要多臥床修養,頭部不宜來回活動,可以適當的轉動一下,避免再次出血。

腦溢血護理

1、腦出血搶救後,患者必須要臥床休息2周,頭部可輕輕左右轉動,但不能抬高,四肢每2小時小幅度動一下,存進血液迴圈,不能自行下床大小便,以免再次發生腦出血。

2、腦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以及高血壓導致的動脈硬化誘發的,所以還要嚴格按照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以防血壓波動加重病情。

3、腦出血患者需要一個安靜而舒適的休養環境,所以在發病2周內,最好要少探望患者,這樣可以讓患者保持穩定、平和的情緒,避免再次出血。

4、腦出血病程中患者會出現頭疼,疼感因人而異,可表現為脹痛、刺痛、劇烈疼痛等,頭痛是腦出血發病初期最常見的症狀,大家不用緊張,可適當為患者按摩頭部,減輕疼痛。

5、長期臥床容易發生褥瘡,所以要給腦出血病人多按摩手壓處以及保持皮膚乾燥清潔。尤其是老年人,長期臥床還容易出現肺部感染,應多給他們翻身和拍背,使痰液咳出。

6、合理的飲食調理有助於腦出血治癒,護理腦出血病人,可以給予天然抗凝與被動脂食物、富含精氨酸等補腎填精的食物、富含葉酸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鮮蔬果和多喝開水。

病因

常見病因是高血壓合併小動脈硬化,微動脈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腦血管畸形、腦膜動靜脈畸形、澱粉樣腦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顱內靜脈血栓形成、特異性動脈炎、真菌性動脈炎,煙霧病和動脈解剖變異、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療,嗜血桿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以及顱內腫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經興奮藥物等。

用力過猛、氣候變化、不良嗜好(吸煙、酗酒、食鹽過多,體重過重)、血壓波動、情緒激動、過度勞累等為誘發因素。

臨床表現

高血壓性腦出血常發生於50~70歲,男性略多,冬春季易發,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出血前多無預兆,半數患者出現頭痛並很劇烈,常見嘔吐,出血後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症狀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臨床症狀體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異,基底核,丘腦與內囊出血引起輕偏癱是常見的早期症狀;少數病例出現癇性發作,常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轉入意識模糊或昏迷。

1、運動和語言障礙

運動障礙以偏癱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2、嘔吐

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

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的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眼部症狀

瞳孔不等大常發生於顱內壓增高出現腦疝的患者;還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兩眼凝視大腦的出血側(凝視麻痹)。

5、頭痛頭暈

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症狀,常常位於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幹出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