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成語養生】氣吞湖海——氣海常灸延年益壽

【經典描述】

“氣吞湖海豪猶昔,老閱滄桑骨已仙。”

——清·查慎行《送田間先生歸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

【釋義】

氣吞湖海,氣勢可以吞掉湖和海。形容氣魄很大。

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宗元的堂兄柳公度,他的養生經驗被載入《舊唐書》中:“公度善攝生,年八十餘,步履輕便。或祈其術。曰:吾初無術……氣海常溫耳。”此處氣海指的就是氣海穴。與氣海相鄰的關元穴、神闕穴、命門穴,同屬事關陽氣的四大要穴。

氣海穴怎麼找呢?

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在臍中下1.5寸。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氣海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即為此穴。北宋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所著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中對氣海穴的描述可見這個穴位的重要養生作用:“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此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之功。

“氣海常溫耳”,這個穴位宜常溫的前提是不要受涼,但很多人卻忽視了這一點。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一般常溫氣海穴可以採用灸法,包括氣海溫和灸、氣海隔薑灸和氣海附子灸等。這裡為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氣海溫和灸

方法:

將艾條點燃後,在距氣海穴約3cm處施灸,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

時間:

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每3日灸1 次。

氣海隔薑灸

方法:

取0.3~0.5cm厚的鮮薑一片,用針穿刺數個針孔,覆蓋在氣海穴上,然後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薑片上點燃施灸。

時間:

每次3~5壯,以灸至局部溫熱舒適,灸處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每3日灸1次。

氣海附子灸

方法:

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後在中間用針刺數個針孔,放在氣海穴上,於附片上置黃豆大或棗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溫熱舒適感或稍有紅暈為度。

時間:

每次3~5壯,隔日或每3日灸1次。

此外,可選擇溫灸器,用灸盒置艾條或艾絨後放在氣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鐘,每日1次,10天為一個療程;也可每週施灸1~2次,長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