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健康一分鐘】你跟家庭醫生簽約了嗎?怎麼樣?

健康一分鐘,兩會時時評。

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提出的提案議案,你關注了哪些?在繁忙的兩會報導之余,健康報的記者編輯們也都有自己的關注熱點:空氣污染、二孩保障、家庭醫生……都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花一分鐘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的地市。家庭醫生制度,亦是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如何念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本經?

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

家庭醫生助推了分級診療

“作為特大型城市,上海市的社區衛生服務面臨深度老齡化、人口高度聚集、資源配置與利用浪費突出等諸多挑戰。”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賈偉平說。為此,從2011年起,上海在全國率先試點家庭醫生制度。如今,家庭醫生制度已覆蓋上海90%的社區。

“上海正是抓住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這個切入點,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構建,目前上海簽約居民數量以每天1萬人的速度增長,大醫院的門診增長幅度從5%下降到2%,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質疏鬆科的病人下降幅度達40%,因為病人都去了社區。”賈偉平說。

江蘇省也是較早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省份。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詠紅介紹,到2016年年底,該省90%的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簽約服務工作,累計簽約890萬戶、2524萬人,人群覆蓋率達32.14%,重點人群覆蓋率達44.8%。

“2016年,已有200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開展了這項工作,試點城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已達22.2%,重點人群覆蓋面達到38.8%。”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在3月11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各地將優先從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病患者、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入手,做細、做實簽約服務。“我們力爭到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

配套政策有待加強

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簽約服務還缺乏規範統一的服務內容和標準,這將影響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的整體推進。因為沒有統一的服務內容和標準,就無法對服務品質進行科學的評價和分析。此外,補償政策不明晰也是影響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推進的重要原因。目前,全科醫生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三方分擔,按年收取。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需要承擔服務費的各方按什麼比例分擔卻並未明確,這就讓基層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的推廣失去了工作抓手。

對此,一些委員建議,應儘快明確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的補償政策。各省市可結合自身情況儘快出臺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的專案和收費標準,明確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簽約居民按什麼比例分擔費用。此外,要將全科醫生簽約服務與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和付費方式改革相銜接,發揮醫保政策的杠杆作用,將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的醫保報銷比例與上級醫院拉開差距,以吸引患者到基層首診。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建議,調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保政策,將家庭醫生服務專案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並拉大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醫保報銷比例的差距,基層門診執行最低收費和最低醫藥費用自付比例。簽約家庭醫生必須付費,更好地體現醫生的技術價值,居民簽約付費,才會重視與家庭醫生的契約關係,醫生也才會有努力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的積極性,付費可以按比例從居民醫保中列支。

賈偉平建議,制定社區醫生工作品質和數量考核制度,合理提高社區醫生人均薪酬水準,這是機制改革的關鍵所在。同時,要創新資源整合機制,通過購買服務獲得更多優質醫療資源支持,通過機制創新讓醫生發揮更大的作用。

增加醫患雙方獲得感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葛明華表示,目前很多居民還是處於對家庭醫生不夠瞭解、不夠信任的狀態。“其實在治療一些頭疼腦熱的問題上,大家應該相信家庭醫生的能力。”如何加快家庭醫生全覆蓋率?葛明華建議,要增加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社區醫院的獲得感,比如社區醫院的藥品可以更豐富,除了基本藥,還需要配備非基本用藥。對有簽約家庭醫生的患者,基本藥品的優惠力度、種類還可以更多,鼓勵更多的人去找家庭醫生。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霍勇表示,社區醫生和村醫是家庭醫生的主力軍。“我認為,家庭醫生簽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達到國外家庭醫生那樣的程度,因為我們的醫生資源是很有限的。”霍勇說,但另一方面,國家會加快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來推動。“家庭醫生肯定是我們的發展方向,是健康的守門人。”

霍勇認為,要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更多是看如何讓醫生有獲得感、安心留在基層。“作為醫生,在基層的職業發展可能會差一些,但是應該通過高一些的收入回報來平衡這一缺陷,但現今情況恰恰相反。因此,政府應為這些醫生提供應有的保障,在體制中設計一套相應的規則,讓他們安於在基層工作。”

感謝您收看今天的健康一分鐘,

我們下期再見。

出鏡/健康報編輯 劉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