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學學周有光的“拼”“音”養生法

周有光先生

他半路出家,用三年時間研究26個拉丁字母,被稱為中文拼音之父。

他的夫人是他的愛情知音,“舉杯齊眉”,跨越70載,都得享高夀。

他一生筆耕不輟,在104歲時仍能用電腦打字完成自己的著作。

1月14日,周有光先生仙逝,享年112歲。對於他養生之道的研究文章多得不可勝數,筆者經過整理發現,這位“中文拼音之父”的養生之道恰恰就是“拼”“音”這兩個字。

拼“天命” 夫妻皆享高夀

很多長壽老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先天條件好,要麼有長壽基因,要麼年輕時就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周有光顯然是長壽老人中的“另類”,因此,他的長壽經驗也更值得大家去研究和學習。周有光年輕時得過肺結核,患過抑鬱症,其妻張允和身體也不是很好。據說,他和張允和結婚時,家裡人給他們算過命,說這對夫婦只能活35歲。

但是,周有光卻不避諱生死,對生活總是淡然處之,不為長壽與否而糾結。他不但長命百歲,他的夫人張允和也得享93歲的高齡。所以,積極面對生活的人往往更容易長壽。

很多老年人往往經歷喪偶之痛後身體就大不如前,但周老依然能繼續做到“拼天命”。這有個前提,就是尊重科學規律。他曾引用外國哲學家的話“人必須死,假如人不死,人類就不能進步了”,他認為這話一點也不錯,於是遵從自然規律,看淡生死,這樣一來反而更加從容地安享晚年。

拼事業 成中文拼音之父

在1955年進京參與中文拼音方案編制之前,周有光是上海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經濟學教授。所以有人說,周有光的“半路出家”使中國多了一個語言學家,少了一個經濟學家。曾有人笑話周有光和他的團隊,說他們太笨了,26個字母搞了三年。真正明白其中艱辛的人才能理解,他們從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和艱難,因為既要懂得中國語言文字學的傳統,還要懂得外國語言文字學的傳統;既要適合於中國的傳統,又要適合國際的傳播。

周有光的外甥女曾問他,從國外回來後悔嗎?周老說沒有,因為他畢竟做成一件事——中文拼音。

英國《愛爾蘭審查員報》曾載文稱,具有8種特點的老人生活更健康、生命品質更高,其中有一點就是工作努力。很多人認為沒壓力的工作最理想,但是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工作努力、職業生涯獲得成功的人不容易早亡,而且生活中幸福感也更強。

拼意志 堅持“不亂吃”

在生活方面,周有光有個“三不原則”:不亂吃東西,不抽煙,不喝酒。不抽煙、不喝酒,大家好理解,不亂吃東西,周老是怎麼做的呢?第一,補品不亂吃。周有光家裡有很多別人送的補品,但他不吃,大部分都轉送給了親友。第二,不“瞎吃”。遇到有人請客,他是能推就推,不能推的也只是吃一點素菜。周有光日常飲食很清淡,很多葷菜不吃,不吃油煎肉類,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等。但牛奶和雞蛋都不多吃,雞蛋一天一個。《黃帝內經》對養生的“三有”有過精闢論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作有序。”周老的“不亂吃”就是對“飲食有節”四個字的最好注解。

倆知音 融入感情和生活中

周老的“拼”“音”養生法除了上面的三個“拼”,他的長壽還得益於他在感情、學習和生活中的兩個“知音”。在周有光的百年人生中,夫人張允和是他獨一無二的愛情知音,“舉杯齊眉”七十載。周有光曾在書中寫道:“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們每天上午10點鐘喝茶,有的時候也喝咖啡,吃一點小點心。喝茶的時候,我們兩個‘舉杯齊眉’,這當然是有一點好玩,更是雙方互相敬重的一種表達。”周有光的理論是,夫妻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敬。這樣的小動作,能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和穩定,所以他們一直堅持下來。

周有光是個很愛學習的人,看書和寫作是他第二個知音。《黃帝內經》中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科學研究也證明,勤於讀書能促進“腦運動”,有點像“氣功入靜”一樣,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迴圈,能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104歲時,周有光還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了《朝聞道集》,彙集了他自己一百年的人生感悟。

日常生活中,周有光雖然是一代大師,卻寬厚待人,樂觀謙遜。諸葛亮的《戒子篇》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周老的樂觀與寬厚就是“寧靜致遠”四個字的生動寫照,也體現了養生理念中的精神操守。他一生淡泊名利、處事泰然、德高望重,像周老內心恬淡清靜、注意個人道德修養的人,大體上都會健康長壽,因為他們達到了養生的最高境界——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