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滋陰潤肺的中藥有哪些

滋陰潤肺的中藥材其實是非常多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身體狀況去選擇一些中藥材來服用的,這些藥材對於自己的身體都不會產生比較強烈的副作用,所以說可以當作一種養生的藥材來服用的,長期服用下去的話就會讓自己的肺部功能性變得越來越好,不至於再去出現一些關於肺部方面的疾病,對此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竹還可通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起到輔助降低血糖的作用,特別適合糖尿病合併秋燥者食用。常用量為10-15克,水煎代茶飲,也可與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桔梗

桔梗性味苦、辛、微溫,能促進支氣管分泌,具有止咳化痰、宣肺排膿的功效。用於肺癰胸痛、咳痰膿血、痰黃腥臭等證,有排膿之效。如《金匱要略》桔梗湯,即以之配伍甘草,用以排膿;桔梗白散(桔梗、貝母、巴豆),排膿之力尤強。多配魚腥草、薏苡仁、冬瓜子等應用。

桔梗10克,大米100克。將桔梗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即成,每日1劑。可化痰止咳。適用於肺熱咳嗽、痰黃黏稠或乾咳難咯等。

石斛

石斛味甘,微寒,能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退翳,對秋燥伴有近視、遠視、輕度白內障者尤為適宜。可取石斛(6-12克)與菊花適量同煎代茶飲,有較好的明目潤燥功效。因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久煎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應將石斛先煎30分鐘,再放入菊花同煎5-10分鐘。

另因本品有斂邪的作用,故感冒初起者忌服,且大劑量可抑制心臟和呼吸,因此切勿擅自加量。

西洋參

中醫認為,西洋參性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腎經,有補肺降火、養胃生津之功。《本草從新》言其: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以此代之。

進食西洋參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服時不宜飲茶,因茶中含有鞣酸,能與西洋參的有效成分結合使吸收率下降;二是服後不宜吃蘿蔔,因蘿蔔是破氣的,而西洋參是補氣的;三是畏寒肢冷、腹瀉、胃有寒濕、舌苔膩濁者不宜選用。

百合

中醫認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二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清熱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肺結核、肺氣腫、咽喉炎、胃炎、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